大將軍,也不是易與之輩。
在這些故事中他雖然都失敗了,但也學得了很多方法和道理,洞察力也就相應地得到提高,鬼谷子的教學目的也就達到了。
事實也正是如此,他出師畢業後,帶領魏軍攻入了趙國的首都邯鄲,進而攻打衛國,風頭一時無兩,魏國這時也達到了強盛的巔峰。
如果不是嫉妒敵視孫臏,最後被亂箭射死在了馬陵,肯定也會幹出一番大事業。
鬼谷子抓住了主要矛盾,透過一個又一個命題試煉,提高了弟子的洞察力,而洞察的正是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那麼佈局的本質要素又是什麼呢?
其實就是個捕鳥雀的過程。
有過經驗的都知道,在冬季的院子裡,支起一個籮筐,在支撐籮筐的棍子上拴上一根線,在籮筐下放置一些食物,諸如玉米、小麥等,人牽著線,遠遠地隱藏起來。
那些餓急了的鳥雀就會多次試探,感到沒有危險時,急忙來到籮筐下,待到其吃到食物時,遠遠地一拉引線,便把鳥雀罩在了籮筐裡。
經過激烈的討論,比照捕鳥雀,眾人認為,本質要素有這麼幾點:
排在第一位的肯定是慾望。
,!
這個慾望其實就相當於籮筐下的食物,如果掌控了一個人的慾望,要其生則生,要其死則死,玩弄於股掌之上。
所以要佈局,必須知道敵人有什麼慾望,然後佈一個局。滿足或扼殺其慾望,這是兩個方向,一個是利,一個是害,利而誘之,害而懼之。此利使其無法拒絕,此害使其無法承擔。
就如柳依依方案裡,答應倭國人的設計方案,這個利是無法拒絕的,所以倭國人即使冒著暴露其底細的風險,也要把這件事做成。
排在第二位的是時機。
為什麼要在冬季支起籮筐捕鳥雀呢?因為冬季田野裡已經沒有了食物,鳥雀每天都在飢餓中度過,如果長時間找不到食物,就會凍餓而死。
所以冬季就是個時機,在這個時間裡,食物短缺對於捕鳥人來說,是有利時機,對於鳥來說就是無法承擔的害,籮筐下的食物無法拒絕,死亡的危險無法承擔,趨利避害之下,結果也就註定了。
對照東海市倭奴國人,他們已經勢在必得,因為付出這麼多的代價,就必須按照事先制定的計劃實現目標,否則無法向上面交待,這個時候前面有誘惑,後面有催促,自然就會上鉤了。
排在第三位的是嚴密。
布的這個局就是籮筐,只要你進來了,就跑不掉。所以這個局一定要嚴密,如果四面漏風,只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要想佈一個嚴密的局,必須有上帝視角,也就是孫武子所說的“知彼知己”,才能“百戰百勝”。
這個就要有絕對的全域性把控能力,那個牽線的人,就牢牢地把控整個局勢。
捕鳥雀只是個最簡單的例子,一個人就能完成,情況複雜的,這裡面就要涉及到分工合作的問題。
具體到東海市的問題上,分兩步走就是掌控了局勢,把第二小組派出去,防止敵人逃離或狗急跳牆,就是絕對掌控了局勢。
排在第四位的是關鍵點。
《三國演義》裡經常看到諸葛亮的三個錦囊妙計,到什麼地點,在什麼條件下,分別開啟第幾個錦囊,採取一些什麼措施,這個地點、條件、措施等就是佈局的關鍵。
在哲學上來講,這些關鍵點就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柳依依的方案中,周遊在網上監控,徵求各單位意見,就是關鍵,抓住這些環節,才能夠揪出倭奴國的臥底和漢奸。
如此條分縷析,找出了四點本質要素,其實已經成了一道填空題,只要把這四個問題回答好了,佈局的方案也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