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部分

語言,使人展開想象的空間;說明文往往使用的則是具體性的語言。

2、3、佛家往往將真如(佛性、法性、真心)之體的超越相對概念的整體性狀態也用“模糊”等類似的詞語表

示。例如《五燈會元》中提到的公案:“衡州育王山弘通禪師,僧問:‘混沌未分時如何?’師曰:‘混沌。’

曰:‘分後如何?’師曰:‘混沌。’”其中的“混沌”指的就是事物真如法性的整體性。

這種整體性狀態可以比附為迷路後的感覺。迷路後沒有了後天形成的觀念——方向感。佛家所說的悟道通常就

是指的領悟到這種先天本性(法性、佛性、法性、真心)。

《佛學常見辭彙》:“【真妄二心】真心和妄心。真心是屬於本有的,無攀緣的,無分別的,無變動的,非善

非惡的,超然於境界之外的,當吾人於無念而又非睡著時,便是這一種心現前;妄心是屬於後天生起的,有攀緣

的,有分別的,常變動的,能善能惡的,牽拘於境界之內的,當吾人思慮了別時,便是這一種心現前。”這段話指

出了“真心是屬於本有的”,而且處於一種“無念而又非睡著”時的整體性狀態,超越相對概念的,即“無攀緣

的,無分別的,無變動的,非善非惡的,超然於境界之外”,妄心則是後天的攀緣、執著、習氣造成的。

但迷路畢竟解決不了更為根本的和利益眾生的問題,所以還要進一步清醒過來,認清方位,好好生活。這就像

“悟後方修道”一樣,在領悟真如體空的基礎上,進而生出各種善行妙用來自利利他,而不是走向頑空或放任。

《禪源諸詮· 四》:“悟後修證,還有十重,翻妄即真。”

2007 年7 月24 日釋出於新浪部落格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110、誓願大好還是小好?

110、誓願大好還是小好?

想問問老師,怎樣才算發大誓願呢?為什麼我發不出來,有時發了感覺很空,發小誓願覺得容易做到,又覺得

心胸很窄,不寬廣,是不是自己要努力提高到一定程度才能發出大誓願請老師仔細講講。就覺得老師講的“誓願大

糧倉,同潤身心千戶”說得可好了。我不精進,很慚愧。智顗(yǐ)《法界次第初門》卷下:“自制其心曰

‘誓’,志求滿足曰‘願’。”所以一旦我們有什麼習氣難以克服,善念善行生不出來,就可以透過發誓願來“自

制其心”。無論誓願大小,只要能夠起到“自制其心”的作用,就是非常有意義的。

關於誓願,我們應該注意:

1、不要發憎恨、傷害別人的毒誓惡願。

2、發了誓願之後,要注意仍然不斷懺悔、反省和改正自己的心行。

3、隨緣精進,踐行誓願,不可走向偏激。

4、一旦發了誓願,就要履行,而且要不遺餘力地去履行。

5、誓願是解決煩惱習氣的方法之一,當有了難以解決的煩惱習氣時,可以立誓。

6、注意發了誓願後透過誓願駕馭自己的內心世界,糾正自己的不足。

7、急脾氣、倔脾氣、爭強好勝等難以糾正的不良習氣,可以透過立誓願的方式幫助解決。

8、要立誓自度度他,幫助自己和別人解決煩惱。

9、透過誓願使自己不斷前進,不斷進步,而不是頹廢和墮落。

10、理論聯絡實際,把理論和誓願積極應用於實踐中。

11、將風險降至最低的基礎上,敢於迎接大風大浪。

12、在教育他人、度化他人的過程中,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