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起來確實有些困難了。
雖然有些名詞諸葛亮和糜竺也是第一次聽到,但是聯絡到商賈之事,還是可以理解的。
諸葛亮想了想,“如果是代幣,本質上的中間物其實是信譽。”
糜竺點了點頭,看著劉備和法正有些不解的眼神,開口解釋了一下,“好比有人來我糜家的肉鋪買肉,數量巨大,肉鋪一下拿不出來,便會給他打個條。改日可以拿著條來取肉。如果這個人同意了,其實這一次他是拿著錢,買了一張條。而之所以他會同意把條拿走,下次再來,便是因為我家肉鋪的信譽很好,不會坑騙他。”
劉備和法正聽完之後點了點頭,表示自己明白了。
“子仲的例子倒是挺貼切的,正如孔明所說,代幣的中間等價物,便是信譽。我們鑄造的新幣,可能只有三銖重,但是為什麼能夠用來購買相當於十錢甚至二十錢的東西?
那是因為我們給他的定義,就是這三銖重的代幣所代表的價值。百姓相信官府給這個代幣的定義,才會願意使用新幣來進行中間交換。”
其實這件事情的本質說起來很簡單,就是把用來作為一般等價物的銅,替換成能代替同等數量銅的符號。
這需要買賣雙方對於這個符號有相同的認知和認同。
如果賣方不認同,買方就沒辦法花。如果買方不認同,就更沒有流通的可能性。
“憑藉主公積累下來的信譽和名望,我覺得新幣的推進應該不會遇到太大的問題。”諸葛亮輕搖羽扇。
陳辰認同的點了點頭,“確實如此。”
而後繼續說道,“當然,除了保障信譽之外,我們還需要一個很關鍵的東西。”
劉備和法正聽得如痴如醉,思路也漸漸開啟,“是什麼?”
“是一個新設機構。”
“不行!”糜竺一聽又要新設一個機構,立馬就有些應激反應……實在是被陳辰各種新設的吞金機構嚇怕了……
陳辰翻了個白眼,“在新的代幣,官府的信譽之間,我們需要一個橋樑,要用這個機構把兩者結合在一起。同時負責調查和控制市面上流通的代幣的總量。除此之外,這個機構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作用,和第三策有關,子仲真的想要反對?”
糜竺:得,反正我反對也沒人聽……我太難了……
(pS,這章夾帶了點關於劉備的私貨……有點水了……大家將就一下哈。
評分6.9啦,繼續繼續。為報諸位大德,願拜為義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