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廣在燕地稱王之事,如狂風驟雨般迅速席捲了大江南北,也傳到了武臣的耳中。
武臣,此刻正坐在營帳之中,眉頭緊鎖,心中波濤洶湧。
韓廣原本是自己的得力干將,忠誠可靠,勇猛善戰。然而,自從韓廣領兵攻取燕地後,情況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韓廣在燕地深得民心,勢力逐漸壯大,竟然自封為燕王,這無疑是對武臣的權威構成了極大的挑戰。
武臣心中五味雜陳,既有對韓廣背叛的憤怒和失望,也有對局勢的擔憂和無奈。
於是,他召來了張耳和陳餘兩位謀士,共同商討對策。
張耳,智謀過人,善於分析形勢;陳餘,勇猛果敢,善於出奇制勝。三人圍坐在一起,氣氛凝重而緊張。
武臣開門見山地說道:“韓廣在燕地稱王之事,你們可曾聽聞?”
張耳點了點頭,沉聲道:“此事已經傳遍天下,韓廣此舉,無疑是對我們的一次重大挑戰。”
陳餘則眉頭緊鎖,說道:“韓廣本是我們的部下,如今卻背叛我們,自立為王,實在可惡!”
武臣嘆了口氣,說道:“是啊,我原本也以為韓廣是個忠誠可靠的人,沒想到他會有如此野心。如今他已經在燕地建立了自己的勢力,我們該如何處理呢?”
張耳思索片刻,說道:“微臣認為我們不宜直接派兵攻打燕地。韓廣在燕地深得民心,我們若是強行攻打,恐怕會激起民變,反而不利於我們的大局。”
陳餘也點頭表示贊同,說道:“國相所言極是。而且,我們現在的主要目標是抗擊暴秦,若是與韓廣開戰,勢必會分散我們的兵力,大秦軍隊也會趁虛而入攻打我們。”
武臣聽了兩人的意見,心中漸漸有了主意。
武臣說道:“你們說得有道理。我們確實不宜與韓廣開戰。但是,我們也不能就這樣放任他自立為王。我想,我們可以嘗試與他談判,尋求和平解決此事。”
張耳和陳餘對視一眼,都表示贊同武臣的想法。
三人開始商討具體的談判方案。經過一番討論,他們決定派遣使者前往燕地,與韓廣進行談判。
他們此次前往燕地的同時,帶上了韓廣的家人。武臣準備將他們送到燕地,以示誠意和善意。
武臣在安排好邯鄲城的防務後,決定讓陳餘擔任鎮守重任,並派遣副將李良領兵攻打太原,意圖收復昔日趙國全境。
陳餘,為人穩重,善於治軍,深得武臣信任;而李良,勇猛果敢,多次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是武臣的得力干將。
有了這兩位得力助手,武臣對邯鄲城的安危倍感放心。隨著邯鄲城的事務逐漸安頓下來,武臣與張耳率領大軍踏上了前往燕國邊境的征途。
燕國地處邊陲,與中原諸國關係錯綜複雜。在抵達燕國邊境後,武臣立即派出使者前往薊城,向燕王韓廣傳達和解談判的意向。
使者帶著武臣的誠意和期望,踏上了通往薊城的道路。而武臣和張耳則率領大軍在邊境駐紮,等待使者的訊息。
在燕地逗留的日子裡,武臣聽聞韓廣治國有方,據說韓廣在燕國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燕國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
這些傳聞讓武臣對韓廣的政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這一日,武臣決定親自前往燕地的城鎮,探訪當地的風土民情,以便更深入地瞭解燕國的實際情況。
武臣讓張耳暫代軍隊指揮,自己則喬裝打扮,帶著幾個隨從悄然離開了營地。
他們一行人行走在燕國的城鎮之間,欣賞著沿途的風景,感受著當地的生活氣息。
武臣不時地向周圍人詢問關於燕國的情況,試圖從他們的口中瞭解更多關於這個國家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