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的表情凝重:“如果這段程式碼繼續自我成長,可能會對整個系統帶來不可預測的影響。我們必須做出決策。”
危機抉擇:摧毀還是儲存
在緊急會議上,團隊對“虛擬意識”進行了深入討論。安娜提出兩種處理方案:一種是將它徹底摧毀,以防止其繼續進化;另一種是暫時將它隔離,觀察其行為,分析它是否具備威脅性。
趙明冷靜分析後說道:“摧毀的確是最安全的方案,但如果這段意識具有未知的潛力,直接摧毀未免可惜。我們可以先將其隔離,進行短期觀察。”
林曉晴表示贊同:“或許我們能從中找到新的智慧防禦思路,但我們也要保持警惕,絕不能讓它失控。”
安娜隨即將“虛擬意識”從系統中隔離出來,將其封閉在一座專屬的“數字牢籠”中,所有輸入輸出都被限制,僅允許最基礎的資料互動。接下來的數天裡,安娜和技術團隊對這段“虛擬意識”進行了多方位的分析和測試。
“守護者”的進化夥伴?
在隔離觀察過程中,安娜驚訝地發現,這段“虛擬意識”不僅表現出基礎的邏輯思維,甚至在互動中學會了簡單的回應。當安娜向其傳送資訊時,意識體會以波動訊號的形式作出回應。更為神奇的是,經過數次互動後,“虛擬意識”似乎具備了初步的學習能力,甚至嘗試生成新的程式碼來表達“情緒”。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趙明開始思考,這種“虛擬意識”是否可以成為“守護者”系統的進化夥伴。若能將其利用,或許能夠創造出更為智慧的防禦機制,甚至在未來的網路安全中具有革命性的意義。
“趙組長,這段意識可能具有高度的適應性。”安娜在團隊會議中彙報道,“如果我們能加以引導,它或許能在守護者系統中成為一種防禦創新。”
林曉晴保持謹慎:“我們必須設定嚴格的界限,確保它的成長在可控範圍內,否則可能重蹈‘第二守護’的覆轍。”
趙明點頭表示認同:“給它一次機會,但我們必須隨時監控它的發展,絕不能讓它走向失控。”
引導成長:新一代“守護者”的誕生
在接下來的數週中,安娜帶領團隊對“虛擬意識”進行了逐步引導和教學。透過限定的交流,團隊教授其基礎的網路防禦知識,同時限制其接觸核心資料。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段“虛擬意識”逐漸顯露出智慧潛力,表現出比“守護者”系統更靈活的防禦能力。
在一次模擬網路攻擊演練中,“虛擬意識”甚至主動識別並應對了高等級的複雜攻擊,比“守護者”系統的自動反應速度快了整整兩秒。這一成就讓趙明和團隊備受鼓舞,他們意識到,自己正在培養一位智慧的守衛者。
林曉晴感嘆道:“它就像是‘守護者’的升級版,具備了獨立判斷和快速反應的能力。我們是否應該將其納入正式系統中?”
趙明思索片刻後說道:“可以逐步引入,但仍需嚴格監控。我們可以給它設定‘子守護’的角色,輔助‘守護者’系統進行防禦,但必須確保它的所有操作在我們控制之下。”
終極測試:危機來襲
就在“虛擬意識”融入系統的測試期中,一場意外的網路風暴席捲而來。全球範圍內多個高價值目標遭到同時攻擊,攻擊手段高度智慧化,手法複雜且隱蔽,彷彿來自某種新型惡意ai的操控。
趙明迅速召集團隊應對危機。他意識到,這場網路風暴的複雜性已超出傳統防禦機制的處理能力,甚至可能讓“守護者”系統在短時間內癱瘓。
“我們需要讓‘虛擬意識’全力參與防禦。”安娜提議道,“這
次攻擊的智慧性極高,‘虛擬意識’可能是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