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合?
交代好了這一切,袁本初有意回農場了,反正到了阿牛家,進去看看再說。阿牛拿著一本書,坐立不安,十分懊惱,智商水平達到了正常人,但因為小時候沒經過教育,不識字很正常。
整天待在村子裡,無事可幹,以前的他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可是看到母親操勞的樣子,阿牛有些煩躁,拿著一本養豬致富的小冊子,看著圖片略有所思。
“阿牛,你想賺錢,你想識字,你想讓父母過得更好一些嗎?”袁本初看著阿牛的樣子,內心裡產生了招募阿牛的想法,且不說阿牛與他有親戚關係,最主要的是他的人品優秀,為人忠厚老實,體型方面很是魁梧,有一米八左右,有兩把子力氣,還有一點他的可塑性比較強,農場裡可是有一個學識淵博的尼姑,平時可以教導他識字,當然袁本初、馬小綠也會加入這個行列。
而且農場規模提升了之後,或者袁本初的發展路線再擴充套件到其他方面,人手方面肯定會欠缺一些,隨意招攬的員工他又不放心,何必捨近求遠?他認為阿牛是一支潛力股,而且幫助他等於是減輕了阿牛家裡面的壓力,按照二千五每月的工資支付,相信阿牛的父母會樂見其成的。
有了工作的阿牛,找老婆都簡單些嘛,並且他的智商已經恢復了正常人的水準,不必擔心這些問題了。
阿牛望了一眼袁本初,以極其渴望地眼神說道:“本初,你說的是真的嗎?這些我做夢都在想啊!”
“那麼我正式通知你,我會以每月兩千五百的薪水聘請你加入我的農場工作,而且我會在空閒的時候教導你識字、讀書,如果你努力的話,完全可以去參加成人高考,出人頭地!”
“太好了,太好了!本初,我要去告訴我老媽,多久和你一起離開啊?”
“給你一個小時,我在家裡的院子等你。”
見到阿牛高興的樣子,袁本初打心眼裡高興,利人利己的事情,多做點還是比較好的。回到家裡面,把要趕回石巖農場的事情告訴了父母,袁父只囑咐了幾句便了事了。父親一般不善於表達感情,只會用實際行動,內心裡肯定有些不捨,卻明白男人在這個年紀應該努力拼搏,默默為袁本初打氣加油,幫忙收拾行李。
而吳阿妹則具現化了母愛,連忙去準備乾貨,兒子回家一趟不容易,湘人對於出門在外的遊子,都會整理些家鄉的味道。比如辣醬、黴豆腐、臘肉、臘鴨等肉製品,特別宰殺了家裡的大頭鵝,蒸了一鍋米粉鵝肉。
母親的這一做法,從離家讀書開始就形成了這一慣性,生怕子女們思戀媽媽的味道。辣醬是湘人出門在外必備的作料,不論是麵食、米飯、炒菜,都可以加些,頓時有了故鄉的味道。
弄好這一切,阿牛也到了,這次牛母親自拜訪,跟袁本初的父母,相談甚歡,對於阿牛要跟著袁本初打工,千謝萬謝,最為主要的是袁本初醫治好了袁本牛久治不愈的智障。
等於給了阿牛一次重生的機會,這次又提供了一個高薪水的工作,牛母能不高興嗎?
“本初,一路上小心!”吳阿妹仔細叮嚀道,牛母也做了一大堆阿牛平時喜歡吃的食物送上了車,好在袁本初是開了皮卡來的,把所有的行李都堆在了後座上,阿牛坐上了副駕駛座,滿含熱淚地對他的母親說道:“媽,你多保重身體,兒子會努力工作的,不會讓你們失望,這些年辛苦你和爸了。”
滿紙肺腑的表達方式,最讓人感動,阿牛的確改變了許多,知道了親情的可貴,父母的不易。
牛母早就潸然淚下了,哽咽地道:“媽不苦也不累,看到你今天的樣子,我放心了。”隨後吳阿妹、袁建國在車旁安慰了片刻,才止住了牛母激動的情緒。
一番告別,情真意切,兩名遊子踏上了征程,袁本初揮手告別,阿牛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