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車輛的依賴性,更是達到不可缺少的地步。
可以說從西北從建立的那一天起,始於後世技術的西北對於油料地依賴性,就遠遠超過這個時代的任何一個工業區或者城市,必竟西北直接繼承了後世對於石油的高度依賴的社會特徵。
雖然在這個低油價的時代,油價之低遠超過後世人們的想象。但是每個月龐大地油料進口開支都佔到西北進口物資總額的40%,而這些柴油、汽油、潤滑油全部依靠從美國進口,隨著西北對於油料的依賴性越大,為了西北的未來,同樣也是為了中國工業的未來。無論是西北還是中國都必須要擺脫“洋油”,要有自己的工業之血!
在這個時代,中國是一個連一口工業產量的油井都沒有,雖說在陝西省早在清末時,清政府就已經在陝西地延長油礦開採石油,但從清政府到現在的共和政府的開採都不理想。年產量不過百噸千噸左右。
雖說陝北油田已經開採。雖然不甚理想,但是還算有些基礎,但是司馬並沒有選擇陝北的油田作為西北的石油開發地重點,一來是油礦的礦權早已清末時就被出賣給了美國的美孚公司,二來是因為延長油礦地地質問題。
一位地質學家這樣形容說:陝北油藏是蜂窩狀的,好比一塊摔得粉碎的玻璃,井井見油。井井不流。資源分散,投入大,產量卻很低,導致開採風險大而出現虧損,再則交通也多少不便。
受限於交通條件。司馬幾乎是趴在地圖上選油田,看著後世地圖上標明的油田位置,司馬第一時間就否定的大慶、大港、勝利等油田。雖說這些油田相對交通便利。但是司馬知道依靠現在西北的實力,根本無法保證控制這些遠離西北的油田,司馬到不是擔心北方政府,而是另外一個外部地敵人,現在地西北並沒有能力挑戰日本,再則司馬也不願意在自己實力不足時抱著一個耀眼的金娃娃,在那裡招搖過市。
最終司馬選擇了處於西北控制範圍內地錫林郭勒盟二連盆地的二連油田。在這個時代受限於技術水平。尤其是地質堪探技術的侷限,此時的二連盤地絕對不是一個產油區。但是後世這裡卻有著一個產量一般的小型油田,當然這個小型油田是用後世的規模來形容,如果開發成功的話,每年超過50萬噸的石油產量,足以支援西北近期所需。
石油勘探是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這一系統工程可以概括為:普查先行,物探定論,鑽井出油。,僅僅地質勘探用了多長時間,對於司馬來說,根本不需要那麼費神,司馬在決定開發二連油田的時候,所需要的僅僅是一份列著二連油田內2000多口油井、水井的經緯度引數。
有了這一份在後世用GP定位得到的經緯度引數之後,司馬另外購進了幾臺4000米級的深鑽,以及一批套管、採油機之類的油田開發裝置後,就在西北公司用從延長油田挖來的技術人員、技術工人,搭建起了西北石油公司。最初他們是在工業區內使用石油鑽機打深井以掌握“新型”鑽機的操縱技術,很快就以此建立了十多個鑽井隊。
與此同時把民團測量大隊派出後,按照司馬給的那份記錄著二連油田後世開採的2000多口油、水井的經緯度資料,派到了二連盆地中在東西寬600公里、南北長200公里的範圍內,在那裡按照經緯度標定,透過打樁之類的方式,標定井位。
早在決定開發二連油田之前,西北公司下屬於的多家工廠,就已經按照公司提供的圖紙製造煉油廠所需要的機械裝置,在此時司馬所需要並不是一個完整的石化體系,不過僅僅只是一個可以生產汽油、柴油、煤油之類的簡單燃料的普通的煉油廠罷了。
再則在這個時代,全世界的石油工業也不過都是這般,所謂的石油工業實際上不過是煉油工業,僅此而已,此時的西北建立的年處理五萬噸原油煉油廠,即使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