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的優勢,而對方在這些劣勢的決鬥中必然喪身。隨後,這些獲勝的人可以繼續參與到其他的戰場搏鬥中,使得人多一方的優勢不斷累積,不斷放大。這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目前的數學還無法精確地計算出到底有多少個人可以存活,但根據我的經驗,大致在六十到七十人之間。 ”
貝葉說的確實沒錯。也許在他那個時代的數學水平無法實現這種複雜的運算,但到現在,藉助於電腦模擬和高等數學,我們可以比較準確地得出結論,勝利方將有六十六人存活下來。
“當然,實際的戰場情況要比這種理想狀態度計算要複雜得多,不能簡單地據此判定人多必勝,因為我們前面說過,組織程度和士氣是比人數更重要的第一位要素。但這種紙上談兵式的計算有沒有意義呢?有,而且意義很大。”
“人數佔有三分之一的優勢,就能以一比二左右的傷亡比例結束戰鬥,這告訴我們一條軍事準則,戰鬥單位的數目比之戰鬥能力更有價值,有一萬戰鬥力強的精兵,不如有兩萬戰鬥力一般的普通部隊。
當然,前提是你能夠激勵普通戰士們不畏強手,敢於作戰,奮勇爭先,保證士氣鬥志和組織指揮體系不會垮掉。“
“所以說,我們猛虎軍團在擢拔將領的時候,首重的考察要素就是此人的組織領導能力如何,能否有效地控馭和激勵部下奮勇作戰。
那種組織能力卓越的將領是軍中之寶,他們也確實有理由驕傲和自豪,因為這些人帶兵,確實是多多益善。“
“從這,我們還可以推出一個具有更廣泛意義的軍事原則──精銳之師勝過疲弱之卒,但無論什麼樣的軍隊,都不能與全民皆兵相抗衡。”
“貝葉先生,那為什麼猛虎軍團又實行精兵政策呢?”
“這是出於比軍事更高層面的考慮。除非我們像蠻子們那樣不事生產,不搞經濟,純靠擄掠為生,否則的話,維持一支人數少的精銳部隊遠比維持一支龐大的軍隊要划算。後者是無法持久的,往往引發財政和糧食危機。 ”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不要錯誤地理解了全民皆兵的含義。不是說把全國老百姓抓來披上盔甲就成了全民皆兵了,要讓大家真心誠意,同仇敵愾地上戰場為國效勞,想做到這一點,可絕不容易呀!很多君王都幹過強拉壯丁充軍,驅趕奴隸上戰場的蠢事,其後果如何,大家也都看見了……”
“貝葉老師,還是說說兩盟半島的情況吧!”純粹的軍事理論問題,密爾頓也聽得有些暈乎,他對正在發生的戰爭情況更感興趣: “您預計會打成什麼樣呢?”
“唔,那裡的情況已經非常明顯了,火焰傭兵團實施了一次非常精彩的海陸協同遠端包抄。正面將對手的主力部隊吸引在狹小的薩格爾防禦圈周圍,然後成功地將其擊潰並進行追擊。海面上藉助三桅戰艦的威力,摧毀了商都聯盟的艦隊,實現了充分的制海,並依靠海軍在半島的蜂腰狹地兩肋實施規模駭人的大型登陸。”
總共只有兩位學生,故而課堂上的互動氣氛很濃。看到兩個。aikanxs。 會員登入後無彈窗廣告都對現實發生的戰爭感興趣,貝葉也就找出兩盟戰區地圖給他們講述起來。
“目前,東翼的易卜拉辛和西翼的何賽因各帶十萬登陸大軍迅速挺進,已經合兵一處,正在圍攻聖傑西城。聖傑西城內僅三千駐防部隊,預計在二十萬大軍的進攻下會迅速陷落。至此,商都聯盟的主力部隊,正面戰敗,後路斷絕,遲早會被火焰傭兵團一網打盡,全數殲滅。”
“最可怕的在於,商都聯盟的後方已經非常空虛了。在消化掉腹中敵軍主力之後,火焰傭兵團必然繼續北侵。此時,如果沒有外來勢力介入,整個兩盟半島在數月之內陷入黑袍異教徒的手中,那是遲早的事情。”
“那有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