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為了個人道德圓滿而誠實待人,把本國情報和盤托出,憐恤敵人苦境而收拳罷手的傢伙,不是真蠢豬,就是假道學。
尤其以後一類人為多,打出所謂的道義幌子,行出賣國家民族利益之實,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缺德”“沒品”之人。真正的政治家,不可能跟這樣的人做朋友。他們會利用敵方的叛徒,他們會跟三姓家奴做交易,但絕不會施以信任……
從目前的走廊局勢來看,丹西與狄龍之間仍是盟友,保持著表面上的和睦與親熱,但隨著半島瓜分完畢,結盟的利益基石被抽空大半,相互間拆臺破壞,偷施暗算,再度成為兩國關係的主流。
雙方雖然不願意進行兩敗俱傷的戰爭,但也不願看到對方順利地獲勝,他們都希望對方陷入無法自拔的戰爭泥沼,而自己卻不斷發展壯大。為此,狄龍策劃了萊德失蹤這樁無頭公案,而丹西則設計了一出“異教徒跨海增援”的好劇。
阿里掌控本土大陸,馬赫迪主管新大陸拓殖,這是艾哈邁德和休倫定下的基調。 老皇帝也給二皇子留下八萬精兵,作為立業之基。
馬赫迪手上有相當的實力,不可能情願蝸居小島,仰人鼻息,他一直鼓動自己的妹夫丹西,兩人協力消滅狄龍,然後平分其地,而最迫切的,是首先奪回半島西區的狄龍轄地,讓他在大陸上獲得一個立足點。
丹西顯然不願跟狄龍和軻庫裡能兩面開戰,聯合異教徒進攻狄龍,在目前環境下更萬萬使不得。他的建議是,由蛟龍軍團秘密護送一支部隊前去增援聖火國,與波拉丁一起對抗狄龍。丹西答應,只要馬赫迪出兵,就同意在結束東線戰役後與妻兄聯手進攻狄龍。如果馬赫迪能在聖火國擋住狄龍一年時間,可獲得四分之一的半島份額,如果能拖住狄龍四年時間,丹西將整個半島拱手相讓。
這確是一招損棋。
誰都不可能去援助聖火國異教徒,但馬赫迪出兵卻是名正言順,因沙漠帝國與波拉丁早就訂有盟約。 有這支部隊加盟,狄龍在兵力上迅速轉為劣勢,陷入泥沼的可能性大增。割讓半島的承諾,更對馬赫迪有極大的激勵作用。
馬赫迪亦沒有辦法,惟有一試。他的實力尚不足以單獨面對狄龍,必須找到可以聯合作戰的同盟軍,尤其是他手裡沒有海軍艦隊,必須有蛟龍軍團配合。丹西不同意他直接進攻半島,他也就只有在鯊魚島上乾瞪眼,連登上大陸的船隻都沒有。
進入聖火國與波拉丁並肩作戰,不僅能獲得在大陸上的一塊立足點,而且與教胞和盟國聯手,且能獲得丹西的鉅額獎勵。在聖火國的國土上擊敗狄龍,削弱其實力,即使丹西不履約,將來以這裡為基地進攻半島,受到的阻力也會大大減輕。
基於以上考慮,馬赫迪最終接受了出兵建議。
這次協助馬赫迪登陸聖火國,保密性工作完成得非常好,但猛虎軍團還須做足表面文章,以便擺脫干係,不給別人留下任何話柄。
卸下異教徒後,艦隊繼續啟航。二十艘三桅帆艦當然是立刻返航,開向戰火連天的半島南部海域,而餘下的商船則繼續向西,沿著預定航線行進。 商船隊除運載馬赫迪部眾之外,還確有一半的船隻上載著貨物,其中有一船半島土特產,是丹西用來獻給費文及賄賂東教廷各位高階神職人員的。
戰艦不再護送商船而返航,理由也相當充分:離開異教徒控制的水域,進入東教會國家領海,船隊已經安全了,無須再擔驚受怕。
第三十二集 第九章
中央走廊東部,是指包括庫姆奇、蘇來爾、海亞爾、塞爾東境一小部分在內的廣闊區域。除了上述涉及到的大中型國家之外,還包括一些附庸公國、封建主領地和眾多獨立城市。
整個走廊東部,人們形象地用這麼一句話來描繪:“兩條飄帶夾著三級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