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外因為劉德樺戲中角色身份是電影監製,亦得以盡情調侃電影人的種種囧態,徐可、洪金保、於東、寧皓更是親身上陣扮演自己,奉獻捧腹橋段,有著十足的娛樂精神,這在文藝片中極為少見。
裡頭有這麼一段:
桃姐:“你的那位女朋友呢?很高的那個?像個模特”
ror:“她就是個模特。”
桃姐:“你怎麼沒跟她結婚啊?”
ror:“她跟了郭富城嘛。”
據說,這是劉德樺在拍攝中即興創作的一段,調侃了一波郭天王與熊戴琳這對明星情侶,笑果滿滿。
放映結束,廳內先是寂靜,然後便是滿堂的掌聲。
其實,凡是文藝作品,必然會沾上作者的味道。
電影亦是如此,導演的思想、成長環境以及內心的思維會無可避免的在自己的作品中得到顯露。
也正是因為如此,東西方電影在理解上才會出現偏差,出現誤解。
而真正出色的那些電影,正好就具有一個特點:在精神核心上具備人類思想的共性。
什麼是人類思想的共性?
愛情、親情、友情,乃至於慾望和自毀的衝動。
而《桃姐》就藉助香江的社會結構和女傭這個角色,極為順暢的講述了一個關於跨越階級壁壘的親情故事。
雖然地域性的特色不足,但是對人類共性的表述卻十分出色,拿獎的可能性極大。
兩日後,《倭寇的蹤跡》首映。
還是那句話,老外對於所謂的“俠”文化完全不感興趣,他們看功夫片,看的就是打鬥。或者說,看的就是奇觀。
《倭寇的蹤跡》雖然在打鬥奇觀的構建上略顯不足,甚至可以說是有些笨拙。但是在體系構建上十分完美,電影裡哲學、宗教、道德、技術、儀式相當統一,就像一部優秀的科幻小說。比如一開始,那場江湖武鬥的行禮、第一次巷戰、以及後面的祭鞭、隨影擊人等等,這些都是非常耳目一新的橋段。
這些年,老外雖然對功夫片有些厭倦,但是不少人心裡頭還是惦記著這種來自遙遠東方的神秘風情。所以,《倭寇的蹤跡》裡這些神神叨叨的儀式感就吸引了不少老外觀眾的注意,丫不把這玩意但功夫片看,而是把它當成邪典片來看。
跟《布萊爾女巫》這類的電影差不多,看的就是那股子光怪陸離的味道。
從這個角度來說,徐昊峰的電影確實表現了一種狹義上的民族個性。
地平線單元不參與評獎,故首映結束之後,幾人也沒太關心電影的評價如何。
實際上,包括《綜藝》在內的幾份場刊對於電影的評價相當不錯,“這是自《臥虎藏龍》以來少見的功夫片創新之作,它踏實,質樸的展現了一個簡單的故事,影片的內涵卻極具深度。”
······
當晚,酒店。
白天《倭寇的蹤跡》首映,晚上便是《升級》的展銷。
這就是個小成本電影,雖指望靠著海外市場先回一波本錢,但是也沒做什麼全世界受歡迎的夢。
因此,宣傳酒會也辦的分外寒磣,大牌都沒幾個,全靠劉德樺幾人撐場面。
不過,有意合作的片商倒是有好幾個。前幾日,《升級》的預告片和幾個片花放映之後,便有不少小國的片商過來接洽。
他們買不起好萊塢大片,但是本國觀眾又想看刺激的電影。之前他們都關注《白蛇傳說》、《奪命金》等電影,可在看到《升級》的預告片後,果斷轉換了目標,準備買下這部賣相不賴的電影。
怎麼說也是科幻呢,回家賺一筆不成問題。
除了這些小片商的三瓜倆棗之外,k2還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