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
“因為中國人都喜歡紅木傢俱,就像法國人都喜歡鵝肝醬、俄國佬都喜歡魚子醬。”這是他們的原話。
後面電池沒電了,他們聽不到三人的討論聲了,這時候也到了晚餐時間,就出去找了一家餐館準備吃飯。
剛坐下沒一會,有人走向他們笑道:“小李,在這裡遇上你了,真巧呀。”
李杜扭頭一看也笑了起來,確實很巧,他碰到了劉建國、鄭鳳榮夫妻,後面還有拄著柺杖的劉金龍。
他上去和三人挨個握手,問劉金龍道:“你的槍傷恢復的怎麼樣?”
胖青年樂觀的笑道:“挺好的,不過傷筋動骨一百天,還是得小心點好。”
他現在擺脫柺杖也能慢走,但這次顯然是出來玩的,就帶著柺杖小心行走。
劉建國問道:“你們來這個鎮子是幹嘛?不會和我們一樣,也是在66號公路自駕遊吧?”
劉金龍搶著說道:“老頭,這你都猜不到?他肯定是來參加倉儲拍賣工作的,霍爾布魯克有倉庫要拍賣是吧?”
李杜笑著點頭,道:“是的,我們來參加倉庫拍賣,你們來自駕遊?66號公路確實是個好選擇,車少、景色保持的也好。”
“就是咱們華人太少了,都是老墨老黑或者老白,感覺他們對咱們都不太友好。”鄭鳳榮抱怨道。
劉金龍也抱怨道:“誰讓我老子平時光看書不鍛鍊?他看起來像是專家,老墨老黑就喜歡對咱們華裔的知識分子動手,有錢還好脾氣。”
聽兒子這麼說,劉建國一時也不知道該高興還是該生氣,他苦笑道:“我像個專家還不好?像殺豬的就好了?”
他們是隨口說的玩笑話,但聽在李杜耳朵裡,他卻突然靈機一動,有了一個好想法。
紅木傢俱的審美是以中國為核心向全球來推廣的,中國古典傢俱在很久以前就傳到了西方國家,但是當地人並不清楚它們的來歷。
直到1922年,法國學者奧迪朗…羅奇在他的《中國木藝》一書中系統的描述了紅木傢俱,這才開始了歐美的紅木傢俱收藏潮。
有意思的是,紅木傢俱吸引西方人的地方不是結實和美麗,而是複雜的榫卯結構。
西方人喜歡有技術含量的東西,古典紅木傢俱裡千變萬化的榫卯結構讓他們歎為觀止,為此奧迪郎在書中寫到:“在我們中世紀的傢俱設計中,找不到比中國古典傢俱更堅固結實的了。”
除了榫卯結構以外,更讓西方人著迷的要數紅木傢俱的工藝和藝術性了。
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們對中國傢俱並沒有“襲用”的念頭,只是單純的欣賞。
當時的西方人認為“中國的一些大型框架非常精雕細作,但是這種精緻的表現手法,不是為了展示或炫耀,而是為了儲存及耐用,可以傳子傳孫”。
他們對於給子孫留下一堆傢俱沒興趣,也就沒怎麼下力氣去研究紅木傢俱。
結果到了上世紀二十年代,隨著紅木傢俱收藏潮出現,歐美人的知識儲備量和認知水平不達標,很容易被騙。
於是,早些年的中國移民就被視為了紅木研究專家,他們頻頻出現在傢俱收購市場上,幫助白人黑人挑選上好紅木傢俱。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進入了相對和平的發展期,漂亮實用的紅木傢俱收藏越來越熱。
這時候歐美自己開始研究這種工藝了,當今很多優秀的紅木專家就是白人或者黑人。
不過早些年華人留下的專家印象太深刻了,很多對紅木傢俱一知半解的人,依然喜歡信任華裔紅木專家。
考慮到這些,李杜再看看頗有專家範兒的劉建國,就有了主意。
裡克父子不是給自己設下了陷阱嗎?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