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朝堂之上,隋景帝拿到了由李戟帶回來的那封決戰書。
當看到書信上所寫的十一人決戰之後隋景帝毫不在意的笑了一聲說道:“看來崔氏血脈是扛不住了,竟然想用這種手段來挽回面子!”
“陛下,你的意思是,置之不理?”
一位形如枯槁的老臣低聲詢問道。
大周敢下這種戰書就說明他們有一定的把握贏下這一戰。
但大隋完全可以不用答應。
因為按照目前的局勢來看他們的勝利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已。
只要將蘇萬澈剩下的十萬精兵打光大隋軍隊便能長驅直入,直抵大周都城。
大周不比大隋有險峻的山川河流。
他們更多的是平原,更加有利於騎兵和重型器械作戰。
換言之,只要突破蘇萬澈這道防線大周各個關隘便形同虛設,只要等候大型器械到場便能應聲瓦解。
這事朝中眾臣都心知肚明,這場決戰不理睬也罷。
可讓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隋景帝竟然從龍椅上站了起來,大袖一揮豪邁的說道:“應,為何不應,朕不僅要應這場戰,還有加個條件,這第一戰就由朕和崔耀打響!”
崔耀,當今大周的天子,同時也是個大腹便便的中年人。
而隋景帝楊昶則是一個血氣方剛的青年人。
並且隋景帝屢次身先士卒,殺伐果決,武力絲毫不遜色於一些沙場名將。
這第一戰,崔耀必死!
然而諸位大臣在聽到這番話後都是一驚,隨即紛紛跪地道:“陛下萬萬不可啊,您乃千金之軀,怎可自陷於危機之中,還望陛下三思啊!”
“諸位不必再勸,大隋是你們的大隋,是百姓的大隋,但更是朕的大隋,如若沒有為大隋獻出性命的決心,又如何能保護大隋萬里江山,千秋社稷!”
隋景帝治國本就講究一個雷厲風行,不管是對待那些山上修士還是民間匪類,一貫是快刀斬亂麻。
他稱帝不到四年時間大隋內部已經一片安定,以地山為首的一眾山上門派也甘願聽從大隋調遣,山河之間的匪類更是少了許多。
毫不客氣的講,隋景帝算是大隋近百年以來最為英明神武的一位君主。
而此刻他再次做出這樣的決定一點也不意外。
在諸位大臣都紛紛反對的時候一向在朝堂上沉默寡言的李戟突然站了出來,抱拳拱手以標準的武夫之禮對著隋景帝重重一拜說道:“陛下英明!”
身為兵家弟子,李戟只負責保護隋景帝,很少在朝堂上發言。
但這麼多年過來,他和隋景帝也算得上是老相識,親眼看到了隋景帝的一些政績和作為。
在他看來,隋景帝乃是一個堂堂正正的男人,不管是上陣殺敵還是治理國家都是一把好手。
現在他才明白門中長輩能夠看中當年那個不過二十幾歲的少年不僅僅是為了大隋這塊土地,更多的是他身上有兵家的影子。
漸漸的李戟也就將隋景帝當做與自己同等身份的人看待,說是朋友也不為過。
今日隋景帝再次做出這種決定卻遭到群臣反對,李戟覺得自己有必要站出來為他撐撐場子。
果不其然,當李戟站出來之後所有臣子就紛紛閉上了嘴。
誰不知道大隋立國之本就在眼前這個黑衣男子的身上,要是兵家撤出大隋,接下來的戰鬥恐怕會相當艱辛。
見眾人都沒了聲響,隋景帝頓時一喜,重新坐下說道:“既然諸位都同意了,那就下去準備吧,擇日朕便親自手書一封送往大周,看看他們如何應對!”
“陛下聖明!”
諸位大臣恭恭敬敬的行禮,然後躬身彎腰退出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