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養豬的問題
有一個萬能管家是什麼體驗?
楊軒的感想是,怪不得原版舊主心安理得地混吃等死,寶藏管家楊長忠,楊氏家業傳承沒有中道崩殂真是全靠了他的存在。
楊老家主是做多少好事了才能網羅到如此頂尖人才?
楊軒估計至少得是生死至交起步吧!
他安心地把善後的事都交給老管家,自己帶著人浩浩蕩蕩的回去了。
風塵僕僕地回到莊子的時候,天色已晚,好在灶頭上已經照著楊軒之前的便飯選單把飯菜都準備得七七八八,只要再有一炷香左右就能吃上熱飯,趁這個時間大家可以先去換洗一番。
莊子上下有條不紊,有侍衛得令安排南蠻族人的住所,有小廝抬著傷患去靜處休息,有侍女接引葉青紅去梳洗,還有小童為楊軒奉上換洗衣物。
葉青紅仍然對見手青很感興趣,向楊軒要求送一份單獨的小鍋到她住所,她就不出來吃飯了。
想想阿大和阿九他們那一幫子人,要是大家一起吃飯也夠頭疼的,指定得雞飛狗跳,楊軒就吩咐下人們一定要找個獨立並遠離客房的院落安排部落的人。
阿大他們對山下的飲食很感興趣,卻不知他們在楊軒府上吃的菜譜,跟外面的正經山下人也很大差距。
大周的人喜食羊肉,少用牛和豬。
牛肉少,楊軒能理解。
牛是農耕文明的重要勞動力,在人口不足的時代對耕作尤其重要,所以官府一般都禁止私自宰殺耕牛食肉。哪怕是政令難通的雷州,本地的地主老爺們也會影響著縣衙支援這種法令,民間少有牛肉可吃。
可是豬肉也少吃,楊軒就不能理解了。
論生長週期、出肉率、抗病能力,不挑食又無需自由與運動,豬簡直是成本最合算的養殖肉食來源之一。
但是大周底層百姓整體而言居然很少養豬,貴族也以食豬肉為鄙……
楊軒總結了幾個原因。
問題的關鍵還是基礎農業過於落後。
羊是放養,自助吃草,飼料天然;養豬圈養,餵食來源只能是人的殘羹剩飯與飼料。
——窮得人都吃不上飽飯,還養豬?
楊軒知道周人養豬飼料多是野生植物,比如水草、桐花、梓葉、葫蘆中的白瓤、馬齒莧等等,然而靠野生採集,受地域、時令、天氣變化限制,不確定性太大,自然養豬的人就少了。
楊軒讓莊子裡的人養,主要是喂的是番薯。
五成的番薯混合一些蘿蔔煮熟放置冷卻,配上兩成的米糠——這米糠是稻穀加工成米的過程裡去除稻殼和淨米後剩餘部分,主要成分是米皮和稻殼碎屑及少量米粉。
天災人禍沒有吃食的時候,米糠也是人的救命糧,水稻產量提升上去後,人吃大米,米糠用來養豬,也是不錯。
剩下的,再混合一些做豆製品剩餘的豆渣、炸油剩餘的油渣、酒糟等等,混在一起餵食給豬,豬兒長勢不錯,供給楊軒霍霍是綽綽有餘的了。
楊軒也有鼓勵周邊農戶養豬,不過他們才剛剛吃上飽飯,不捨得把口糧讓給豬。他們在溫飽線掙扎太久,飢餓的記憶桎梏著他們一切慾望,口糧若是能長久富餘,才會考慮養殖業吧。
楊軒問過莊子裡的下人對豬肉的印象,他們都覺得豬肉味道不好,楊軒推測是烹飪方法與烹飪配料的問題。
比如:民間沒有普及炒鍋與大周此前沒有辣椒就是兩大硬傷……即使做紅燒肉都需要用炒鍋先處理豬肉塊,若只是烤和蒸煮,豬肉的魅力比起羊就遜色很多。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複雜的因素,楊軒都覺得不是大問題。
只要田地糧食產量上去了,一切皆可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