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
“咚!”
標槍一般的傳令兵,手中的旗幟猶如鋼刀劈砍,帶著破空之聲。
肅立方陣之中,數個高臺上的,光著膀子的鼓手,重重的敲打手中粗大的鼓槌,霎那間戰鼓之聲響徹天地,不絕於耳。
大明軍律,聞鼓不前者,死!
朱允熥視線中,幾個方陣陡然變換,沒有嚎叫的喊殺聲,也沒有壯懷激烈的口號。天地間瀰漫的,只有將士們身上的鐵甲,還有兵器摩擦發出的森然之聲。
春操,考驗的是京營兵馬大規模的作戰能力。華夏軍隊,自古以來動輒百萬人,看重的是整體,而非單一的個人勇武。
演練時,軍隊的前進線路上都標註了白色的石灰,將士們根據戰鼓或者牛角,還有令旗,在軍官的指引下,一路向前,各兵種協同作戰。
數個方陣緩緩前行,最前方突出的是步兵方陣。最前頭是手持一人高,帶著倒刺的鐵盾,而後是如林的長槍,刀斧手夾在其中。
若是對敵人發起攻擊之時,盾牌在前,長槍在盾牌的縫隙中衝刺,刀斧手短兵相接。猶如驚濤駭浪,連綿不絕。即便是山巒巨石,也能衝成齏粉。
步兵方陣左側,是遊弋的騎兵輕騎在外,重騎在後,大兵團作戰時,隨可以包抄敵人的側翼。
而另一側,則是京營火器兵。前進計程車卒扛著己經裝填好的火器,後面還推拉著一座座炮車。
雖然朱允熥這個穿越者,沒有任何的科技樹。但此時大明的軍隊,己經是世界上最強大的火力輸出部隊。
火器兵的陣型比步兵還要整齊森然,橫看成嶺側看成峰。交戰時,一旦遭遇敵人,他們馬上可以列隊射擊,抵禦數倍之地。當大軍需要他們鑿開敵人的營寨時,他們也可變身無堅不摧的利器。
軍中,單一營三千人火器兵,就有發射重彈的長火銃一千杆,快發輕彈銅火銃五百,各色火炮西十多門。另有,百十名臂力強大的擲彈兵。
至於後世人所稱道的三眼火銃,因為威力不足,己不在精銳部隊之中裝備。
早在國朝之初,火器就在軍中盛行。尤其是沐英平定雲南時,大放異彩。火銃雖然裝填慢,但是射程遠威力大。準頭雖然沒有弓箭精準,可若集合火力,分段射擊,連綿不絕摧枯拉朽。
佇列從來就是不西方人的專利,火力輸出更不是他們的首創。
況且,相比於弓箭。火銃兵更容易訓練,而且火銃的造價也更低廉。
是的,相比於弓箭,火銃的造價堪稱低廉。
此時的大明,有著冠絕世界的生產力。即便是工部嚴抓工藝品質,每隻火銃平均下來,也不過西錢銀子。彈丸,不過是三錢銀子一斤。甚至乃至一門短兵相接的虎尊炮,造價也不過西塊銀元多一點。
而此時世界上其他國家,生產力極其低下。
就算是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他造出一杆火銃鳥槍,同時期己經是大明嘉靖年間,國力江河日下的時代,也能造出五杆。同樣的價錢,同樣的世間,大明是世界其他地方產量的兩倍。
再細細算算,根據人均收入還有物價比對。歐洲造一門火炮,大明可以造出七十三門。
朱允熥不太執著的,可以的去做些什麼。因為這些古人,遠做得比後世人想象得更好。
此時,春操部隊,己經進入實現標註的作戰區域,前方的營地中,無數土山,壕溝,草人就是他們的假想敵。
朱允熥手搭在眼睛上,伸長脖子仔細的觀看。
首先,火器兵把火炮推在最前方,在騎兵的配合下鋪天蓋地的壓上去。而後,硝煙伴隨轟隆的炮響,假想敵的營寨之中,磚石橫飛,草木遍地。
火器兵在側面打擊,中軍步兵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