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帥的表現的確無可挑剔。
根據技術人員介紹,日後北疆海軍的核心主力——巡洋艦,其建成之後將達到“長四十四丈,寬十八丈者六十二”的程度。依據這一尺度,北疆巡洋艦將長達135米,排水量近2萬噸,甲板面積約相當於一個足球場大小。可以說,只要這一大小的“巡洋艦”服役,必然是此時海上無可爭議的巨無霸。而能夠製造出如此龐大的巨型戰艦,則顯示了大魏朝驚世駭俗的造船水平。
生活在這樣的時代,真是一種幸運。雲錚欣慰地想著。
不過雲錚也清楚,雖然北疆巡洋艦如果建成,其排水量將近2萬噸,但實際上以現在雲家的財力物力而言,這巡洋艦是不可能大量裝備的。只能把它作為好比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的戰列艦一樣來用,主要成為一種戰略威懾力量。而實際作戰的主要船型還是“長612米,寬138米,排水量1000餘噸”的“護衛艦”。當然,這種護衛艦也擁有此時幾乎最為先進的工藝水平。
雲錚的細節詢問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第一個是動力推進系統,硬帆加旋轉櫓。
木帆船在海上的行動主要依靠風帆藉助風力以及水手划水。在動力推進系統的這兩個重要的環節上,北疆巡洋艦和護衛艦都採用了獨特的設計。首先,與此時歐洲帆船採用的分段軟帆不同,北疆戰艦使用了硬帆結構,帆篷面帶有撐條。這種帆雖然較重升起費力,但卻擁有極高的受風效率,使船速提高。並且桅杆不設固定橫桁,適應海上風雲突變,調戧轉腳靈活,能有效利用多面來風。與船槳不同,北疆戰艦在兩舷和艉部,設有長櫓。這種長櫓入水深,多人搖擺,櫓在水下半旋轉的動作類似今天的螺旋槳,推進效率較高。在無風的時候也可以保持相當航速,而且櫓在船外的涉水面積小,適應在狹窄港灣擁擠水域航行。
雲錚關心的第二個是船形結構:底尖上闊、首昂艉高加橫艙壁。
船形影響船速和船體的平穩。北疆戰艦採用的是底尖上闊,首昂艉高的船形。雲錚對此表示瞭解,這種船形在惡劣海面控制平穩的效能較高,而且此時的戰艦經常在船的底艙壓載了土石,穩定性可以說在全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為了進一步提高穩定性,北疆戰艦還使用了梗水木和兩舷披水板。這種面向船舷方向的木板可以進一步減小船體向兩側晃動的幅度。而透過技術人員的進一步介紹,雲錚還知道這些船隻還根據不同船型和航區在船的主尺度比例設計上也有所不同,以兼顧快速性和穩定性。大抵運輸船更強調平穩,而兵船更強調速度。北疆戰艦的船體結構還有一個此時獨一無二的設計,就是設有多道橫艙壁。用木板將船內隔成不同船艙,並且彼此密封。這樣不僅加強了船的結構,而且具有分艙水密抗沉作用。這種設計還有利於分類載貨。例如茶葉、絲綢以及其他貴重貨物都可以分開存放。
最後一個雲錚關注的船用裝置是開孔舵與巨錨。
船在海面航行主要靠船舵控制方向。北疆戰艦的船舵採用可以升降式,可以根據需要調整舵葉入水深度。船在深水區航行,遇到大風浪或者亂流的時候,將舵葉下緣降到船底以下,可以使舵不受影響;而在淺水區航行或者錨泊時候則可將舵提升到高位,不致擱淺損傷舵葉。而且北疆戰艦的船舵是平衡舵。平衡舵是大魏朝的一項偉大發明,操控比較輕便,而在雲錚的啟迪下,北疆海軍造船廠的技術人員又進一步發明了開孔舵,既能夠保持舵效,又使得操舵更加輕便。
在北疆戰艦上,帶爪木杆石錠(錨)與帶橫棒多爪鐵錨等,普遍用在各種戰艦和運輸艦上,還製作了特大型鐵錨,這在此時全世界造船技術上來說都是遠遠領先的。
雲錚根據這些技術人員的詳細介紹,才知道早在漢代,我們中華木帆船的建造工藝就已經開始使用榫接鐵釘綜合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