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海城北面的城牆外,向著西面每一百里不奴人就修建一座營寨,附近的阿蘭部落不但沒有反對,還不斷將老弱遷徙到附近。
袁華正帶著人將土地挖開,掏出一個三米深的大洞,然後扔進木材將大洞燒的滾燙,再將一根六米長的原木底端伸進這些火焰之中,不停翻轉,將整個木頭底部的三米處烤黑。
然後,利用人力槓桿吊車,將碗口粗的原木豎立起來,插進三米深的坑底,再用被燒過的泥土回填,這樣做能夠讓埋入泥土深處原木部分不會輕易腐爛。
外層原木圍牆高三米,內層原木圍牆高兩米,中間留有兩米的空隙,會填入泥土,然後以人力夯實,這樣比燒磚來建造圍牆的速度要快的多。
這種營寨並不大,是一個以五百米為半徑的,圓形區域。袁華經過計算,為兩圈圍牆,他們需要三萬根原木。
山海城現在用物資向周邊阿蘭部落交換原木和人力,具體一點說就是用小刀,金屬農具,陶瓷,食鹽,糧食和布匹讓周邊的部落提供原木和夯土的人力。
這生意對於貧苦的牧民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這個時代高加索山脈附近,森林茂密。附近部落裡,幾個牧民組成一個小組,他們先租用不奴族的鋸子,帶著幾匹馬或者牛車就能在森林邊緣不斷的放倒樹木,然後用牲畜將木材運去不奴人的營地。
三十根碗口粗的木頭就能換一把兩人用的鋼鋸,接下來再運來的木頭就能換取其他的物資。
鋸子在這個時代,簡直就是神物一般的存在。首先,打造有薄有韌的鋼鐵這本來就已經很難,還要在上面開出數百堅韌的鋸齒,對於傳統手工打造鐵器的鐵匠簡直就是難上加難,極其難以製造。
很多更遠的部落,為了能擁有更多的鋼鋸,也會派出大量牧民趕過來進行勞作。
當然,為了防止有些傢伙將鋼鋸偷偷順走,租賃鋼鋸的時候要留下牛或者馬作為押金。
袁華他們第一次建造這種大型木樁夯土式大型營地,特意派了三千士兵和一百工匠參與建造。
附近的阿蘭人居然來了七千多勞動力,六千人伐木和挖坑,一千多人負責夯實兩排原木之間的土牆。
五月的高加索山脈,百花盛開,微風拂面,遠處大樹的倒伏聲,近處夯土的號子聲,此起彼伏。
上萬人施工的營地現場,顯得無比熱鬧,喧譁。
不奴族先是用大車在旁邊的高地上做了一個車陣,為所有人提供住宿和餐飲服務。
同時,萬一碰到羅馬人進攻,他們也能利用大車的車陣進行防禦。
這一次他們要修建兩座,先向西延伸出去大約一百公里,老阿拉什和乞力負責第一個,袁華和劉行負責更遠的第二個。
袁華髮現自己有病,說不清楚這到底是什麼病,他就是喜歡看著一個地方慢慢被建設起來,就像是有人喜歡玩砍殺遊戲,有人喜歡玩戰略遊戲,他現在喜歡這種人間的建設遊戲。
而且軍事建築,這種遊戲的感覺尤為強烈,你幾乎每天都能看到營地裡都在快速變化。
外層圍牆只用了五天,而且後面兩天的進展極快,可能是人員和工序之間磨合的問題解決了,人們的分工越來越有效,有人負責挖坑;有人負責燒火;有人負責運來木頭成排的擺在木牆修建的位置外圈;有人負責豎起;有人負責平整,將高出的部分砸進去;有人負責用鐵釘和木板固定。
反正,後兩天的進度能夠趕上前面的三天。
現在,已經有一部分開始進行內圈原木的插入和逐段開始夯土了。
一百多名工匠在製作兩層落閘式營門,這是一種用滑輪組升起的營門,一共前後兩道。
這樣的營門一共有兩處,要製作四扇這樣的落閘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