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兩種概念。歐洲走出海洋是為了進行大量的遠洋貿易,而在這貿易的過程中,就必須建造殖民地來讓自己的艦隊歇腳,最後因為貿易數量的不斷加大,導致殖民地也不斷的擴充。
而華夏的走向海洋目的是為了從海洋中挖掘出珍珠,珊瑚,玳瑁等商品,然後高價買到內地,大名鼎鼎的土豪沈萬三就是做這個的。
第四百五十六章鉅額貿易
當然所謂的大航海從來就不是什麼歐洲人的專有名詞,華夏有鄭和下西洋,阿拉伯人也在很長時間內都掌握著最先進的航海技術,壟斷了印度洋的航道。
在十七世紀阿拉伯還誕生過一個真正的海權國家阿曼,阿曼帝國曾經擊敗過葡萄牙人佔領了東非,並且掌控了近東航路。
要知道,那時候的阿曼帝國的主力戰列艦擁有六十門火炮,技術算是當時的歐洲最領先。
但是在阿拉伯那一片,阿曼帝國是獨木難支,因為當時阿曼帝國自己的地盤人口太少,消費能力不足,所以只能給歐洲人當中間商,最後和英國人合作做生意。
當然如果這樣的話其實最後阿曼帝國也能崛起成為一個較為強大的國家,為阿拉伯荒蕪的土地上增加一個現代國家的名額。
但是,阿拉伯之後很快陷入了內鬥,導致海軍強大的阿曼帝國無法再內鬥中取的優勢,最終消失在了歷史當中。
而華夏在那個時候恰恰與阿曼帝國相反,一來是國內的市場太大了,沒必要去跑東跑西的貿易,二來那時候航海貿易的主要商品除了華夏自己產出的,就只有香料了。
但是華夏偏偏也是季風氣候,買了幾年阿拉伯的香料,咱們的老祖宗心想哪裡還能讓你用這東西賺錢,於是自己也種上了。
好了,這下徹底是自給自足了。實際上,在大航海時代,華夏唯一大宗進口的商品是白銀。
也就是說,那個時代華夏物產豐富反而是貨幣不足。萬曆年間咱們的皇帝發現來泉州掃貨的外國人一個個的非常有錢,下意識的就以為就近的呂宋非常有錢,還準備攻打一下呂宋撈點錢補貼家用。
結果打之前一查才發現,那群外國人掃貨的錢都是從南美運來的,他們先是從南美裝上白銀,然後跑到呂宋買香料,跑到華夏買茶葉絲綢瓷器,然後再回到歐洲傾銷,一趟環球航行幾十倍的利潤。
所以說如果華夏要開啟大航海,正確的順序應該是先是從就近的海島大量的獲取海產品和香料,然後大量商品的湧入導致貨幣的稀缺,再推動國家決定把白銀產量巨大霓虹打下來,然後發現貨幣還是不夠。
這個時候遠處的美洲傳來了藏有大量白銀和黃金的傳聞,那麼對貴金屬的需求就會推動國家對更遠的地方進行探索和殖民。
但是以上一系列的操作,南宋做起來沒問題,南明撐過初期的困難階段,然後做起來也沒問題。
但是偏偏這兩個小朝廷都被滅了。
當然我們還有最後的一個選擇,就是在大航海時代的末期,憑藉著自己龐大的領土和貿易市場,後程發力,與各國進行貿易,然後發展慢慢發展自己的工業。
雖然這樣做發展肯定還是比不上歐洲各國,但是華夏大一統的穩定優勢反而不會拉下歐洲人多少。
等到一戰的時候,歐洲人把腦子都打出來了,華夏也可順利的崛起,結果,偏偏咱們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是寧與外人不予家奴的大清。
因為當時要加入世界進行全球貿易和海上爭霸,獲得利益的肯定是沿海漢族人,可以預料到漢人會在這一過程中最終獲得推翻大清的力量。
所以,大清選擇了另一條違背整個華夏民族,但是非常適合的滿清貴族的道路,最終導致差距越拉越大。
當然現在說這些已經沒有什麼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