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還邊問,“咱們就是要在這裡建造一個新港口?”
“對,就是這裡,這兩年來我們已經將鯨海海域摸了個遍,這裡是倭國的西海岸,人口相對來說比較少,經濟也不發達。”放下望遠鏡的船長指著眼前的一片荒灘肯定地說道。
實際上這片荒蕪的海灘就是後來的日本江津地區,後世曾佔世界銀礦產量三分之一的石見銀礦上就在不遠的東北方向。而這個時空那裡還是一片原始山林,大晉探礦人員經過數月尋找才找到那裡。
“可,可是船長,這裡怎麼建港口?水太淺了,河口的水位只有4米深,漲潮時也不會超過三丈,我們在這裡建港口誰會來貿易?倭人不都集中在東海岸嗎?”
“這是陛下親自下的命令,我們海軍也只能遵命,不管能不能建大港口,我們只要圈地就好了。而且據說倭國到處都是銀礦和銅礦山,前不久不是有人在南部找到一座銅礦麼?你看這周邊也有山,也許我們能在這兒找到一座銀山呢!”
這事還真讓對方說著了。就在三日後,又有五艘福船組成的船隊在這兒停留。帶來了大批物資與人員,準備在石見山挖銀礦。原來早在數月前一支大晉探礦隊在這裡發現了一座巨大的銀礦山,據估計裡面蘊藏的銀礦石夠大晉開採數十年。
日本島雖然在後世以資源匱乏著稱,但是這裡卻有豐富的金銀銅等貴金屬礦藏資源,而且三、四世紀的日本島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政權,其中最強大的邪馬臺國在前任卑彌呼女王去世後陷入內亂,其對手狗奴國卻趁機發展壯大。
狗奴國對大晉的到來不以為然,甚至有時候保持一種本能的敵意。而邪馬臺國不同。他們曾經在曹魏時期覲見過中原皇帝,對大晉的到來非常歡迎,尤其是在他們國勢衰弱的情況下更是歡迎至極。
大晉能在倭島順利找到這麼多銀礦和銅礦上,也多虧了邪馬臺人的幫助。當然大晉也沒有虧待對方,海軍出動一部分兵力幫助對方几次打退狗奴國的入侵,穩定了邪馬臺國的國內政局,在大晉的支援下。又一位卑彌呼女王成為邪馬臺國的統治者。
趁著邪馬臺內亂,大晉輕而易舉就將倭島上這個強大的國家掌握在自己手中,當大晉不斷插手倭島內部事務之後,讓狗奴國統治者意識到本國的機會和危險來了!
機會嘛就是或許能借助大晉的幫助努力發展國力,在適當的時候統一整個倭島,建立起強大的國家。唯一讓他們擔心的就是將來在他們還未開啟統一計劃時有可能被大晉給吞併掉!
在大晉金錢誘惑和武力威懾下。邪馬臺國很識時務的和大晉簽訂了第一份‘友好通商條約’。這份通商條約規定,大晉有權在邪馬臺國勢力範圍內經商、開礦、居住的權利,大晉商品在這兒享受最惠國待遇。
不僅如此,每一位駐守倭島的大晉官員都會向倭島各地土著大肆鼓吹宣揚晉倭友好,並拿邪馬臺國為例。與大晉通商友好可以幫助對方提升生活水平。不少土著首領就是羨慕邪馬臺人‘奢侈’生活紛紛與大晉簽訂友好協議。
在洪武二年11月,大晉海軍相繼將濟州島、對馬島、倭島部分礦山納入自己的統治範圍。當整個東海、鯨海、成為大晉的後花園之後。大晉海軍開始試探性的往南擴張。尤其是有了濟州島這個中轉站,讓大晉海軍能夠更大膽的往南開拓。
11月底,兩艘一號福船組成的船隊從濟州島出海。船隊在茫茫大海上漂了七天,在第八天的時候,瞭望的水手突然發現前面有一座海島。聽說發現了島嶼讓全船隊的人頓時興奮起來,他們已經在大海上飄了一週,如果再沒有收穫的話,船隊就要返航了。
行近之後,船上的人才發現,原來這兒可不是隻有一個島嶼,而是有許多個海島組成的群島。
島嶼雖然很多,但船隊指揮者宣武右都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