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超心情挺好。
呂宋又回到了他的手裡,雖然少了渤泥等群島,但其實光一個呂宋,也足夠開發很久了。
“朕準備自內庫中拔款,全面加快呂宋群島的開發,老馬你以為如何?”
“呂宋是一個比較有潛力的地方,此前陛下已經打下了一些基礎。朝廷此前接下呂宋後,確實騰不出手來開發,現在為陛下采邑,陛下能夠開發,這是好事。”
第1454章 東西皇帝
一身紫袍的赫拉克洛納斯微笑著向和超走來。
大華帝國的皇帝身著明黃的龍袍,站在御階上向他張開手。
兩人擁抱在一起。
“在君士坦丁堡聽說陛下登基稱帝,欣喜不已,恨不能馬上趕來慶賀。恭喜你,這是我遲來的祝賀。”
分開後,赫拉克向張超躬身行禮。
張超笑著道,“也恭喜你,奧古斯都!”
兩人一起笑了起來。
奧古斯都,這是一個封號,源於羅馬帝國第一個皇帝屋大維的封號。這個封號到了此時,就是相當於皇帝頭銜。
羅馬一直以來,都是歐洲唯一的帝國,波斯的萬王之王也算是帝國皇帝,但波斯並不算歐洲。
在羅馬帝國的體制內,其實一直以來,都不是隻有一個皇帝。
在中原漢人認為,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可在羅馬人那裡,卻不是這麼回事。
屋大維建立了羅馬帝國,將羅馬從共和帶向帝國,後來屋大維的奧古斯都頭銜,便也成為日後歷代羅馬皇帝的稱號,視為皇帝的同義詞。
不過奧古斯都一直只是個榮譽頭銜,羅馬皇帝真正賴以行駛權力的頭銜是元首。早期羅馬帝國的政治制度,其實稱為元首制,嚴格來說,元首制應當不是真正的君主制度。
因此羅馬帝國早期的歷任,其實應當稱為元首而不是皇帝。
羅馬帝國真正的君主制建立,應當是在戴裡克先…君士坦丁時代,戴裡克先使用了主人這個稱號,被認為具有了君主制的特徵,君士坦丁則更進一步,在他統治時,羅馬的國名從用了八百年的‘元老院與羅馬人民,’簡稱羅馬共和國,變更為了後世非常熟悉的羅馬帝國。
因此,也可以說君士坦丁才算是羅馬帝國的真正開創者。
不過羅馬人有個同職同權多人擔任的傳統,因此從共和國時代起,每年一任的執政官其實就都有兩人。
到了帝國時,對於皇帝來說,龐大的帝國統治起來也是相當任務沉重的,而且出於欽定繼承人的需要,就出現了多位皇帝共治的局面。
理論上說帝國皇帝也是元老院選出來的,因此生前要把自己屬意的繼承人先扶起來。
戴克裡先時就是四帝共治。
後來,他把帝國劃出不同的區域,由多位皇帝們分頭管理,各管一塊區域,這才算是創新。
這個創新也確實讓行政效率提升了許多。
而這也是後人喜歡稱東西羅馬分裂的原因,但這只是以中原人的習慣來稱。實際上,東西羅馬並沒有真正分裂過,甚至也沒有什麼東羅馬帝國。
羅馬其實一直都是統一的,只不過同時有兩個皇帝分治東西而已,他們以前甚至還有過四帝共治,所以東西兩帝共治根本不算什麼。
這就好比後世有些國家有雙首都一樣。
在羅馬人自己那裡,雙方皇帝都是互相承認對方的合法性,並且都認為對方是統一羅馬的一部份。
這在中原人看來,簡直是無法思議的事情,但在羅馬,這確實是事實。
後世不少人把東羅馬,稱為拜占庭帝國,但實際上,東羅馬一千多年的傳承,他們從沒有自稱過拜占庭帝國,也沒有自稱過拜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