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再是散兵遊勇模式。
為了不刺激日軍,他們不是用大聲吼的方式。
有人負責去觀察日軍在煙霧中的位置,有人負責傳訊息,有人負責拿著白布書寫,有人負責高舉著白布在岸邊奔跑
整個的一條龍提醒服務。
“八十步,矮牆下,鬼子三人!”
“六十步,炮彈坑中,鬼子一人!”
“七十步,鬼子三人正爬著向前!”
窗戶邊上站著多達十名通訊兵,看到民眾提供的方位,就飛快跑向左右兩翼給兩名連長彙報,兩名連長再根據鬼子方位進行相應火力佈設。
就像是開了多點視角的射擊遊戲,倉庫內的官兵們遠比想象中要輕鬆。
而對於日軍來說,則是個災難了,他們所尋找的死角是倉庫射擊孔的死角,可對於和他們幾乎算是平行的中國民眾來說,毫無秘密可言。
在擁有著‘上帝’視角的中國守軍連續幾輪彈雨的肆虐後,兩翼日軍精挑細選出來的爆破手要麼被掃倒,要麼躲藏在殘垣斷壁之後一動不敢動的苟延殘喘。
尹藤中二滿口的大黃牙都快咬碎了,卻也是無可奈何。
“中國民眾們這次沒有震耳欲聾的歡呼,更多的是相視而笑再靜靜等待。
等待著下一輪戰鬥的開始。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他們已經明白,這不僅僅只是四行倉庫內的中國軍人和日軍的戰鬥。
而是,中國人和日本人的戰鬥。
他們不只是觀眾,不只是歡呼和流淚,他們也能為這場戰鬥做點什麼。
和那些深藍色在一起,哪怕兇殘的日本人會把槍口對準自己。
那個有些落魄滿臉胡茬的中年人或許正是這樣想的,所以,他把兒子和妻子託付給了茶館老闆,自己則走到了街面上。
或許,不少的中國人都是這樣想的,他們將父母妻兒都放在了身後,而自己走到了戰場的最邊緣。
他們是家裡的頂樑柱,需要守護父母妻兒,但他們,同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和那些死戰不退的深藍色們一樣。
自此,四行倉庫內外,軍民同心,軍民一體!中華民族萬歲!”
以上這段文字,來自於申報記者澹臺明月於10月27日午間的戰地日記。
也正是這段文字在下午見諸於中華各大報端後,澹臺明月一舉成為中國最著名的戰地記者,不知有多少的民眾翹首以盼,等待她從第一線發回來的戰地新聞。
而身著藏青色棉袍的女記者,此時正拿著照相機,站在距離戰場極近的一棟樓樓頂,拍下令她渾身戰慄的四行倉庫正面的戰場。
日軍主力在兩翼開始激戰之後,終於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