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寧王府中大喜,看那樣子九皇子也不像真把那天自己打他的事兒放在心上。一切看起來並沒有什麼改變。
如今寧王回來了,就是說明西北的羌國終於降了大昭。緊接著,太子就要壞事兒,寧王登基為帝。
寧王登基了,至少九皇子的前途就穩妥了,最不濟也是一個受寵一世風光無比的榮王。
九皇子的前途穩妥了,自己的哥哥,那便將是扶青雲而上了。
寧王從邊塞回到燕京城,這是皇上下的旨意。
最近邊塞和羌國一直徵戰不斷,羌國多次擾邊,都是寧王在邊塞帶領將士鐵血鎮壓。經過前幾次的徵戰,羌國損兵折將,於是羌國七十二個部落聯合議事,三天兩夜的爭論不休後,終於得出結論,向大昭國俯首稱臣,並從此後再不擾邊。
這個訊息傳來,燕京城內自然是欣喜一片,當今天子大喜,將寧王召回京內,同時開始論功行賞,封賞眾將領。
九皇子因未成年,雖則也在邊塞立了大功,可是到底不曾先行封王,是以皇上只賞賜了黃金千兩,並誇讚了一番。至於寧王,則是食邑增加五千戶‐‐比起他屬下的那些動輒封賞萬戶侯的將領來,這個封賞也是不疼不癢。
他的屬下,大小封侯者眾多,就連九皇子的伴讀顧松,雖則不曾封侯,也封了一個正四品壯武將軍的位置呢。
不過於九皇子和寧王而言,封侯封賞這都不會放在心上,五千戶三千戶,甚至不封什麼,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如今由於這次的羌國歸降,龍顏大悅,把這四皇子和九皇子都大大誇贊了一番,直說朕有皇子十七個,唯獨九皇子最像朕了。
這話一出,頓時有人臉都綠了。
其實九皇子和寧王如今的風光,自然早有人不自在了,坐在椅子上,都覺得燙屁股,渾身的不自在。
那個人就是當今太子。
當年他設法推波助瀾,將這四皇子派到了邊塞之地和窮兇極惡的羌人糾纏爭鬥,那是他當初下的一步好棋。
沒想到時過境遷,這個當初讓他洋洋得意的好棋竟然猶如翻轉了他的局面。
作為一國太子,看著父皇誇讚其他不是太子的兒子,他心裡能是什麼滋味?
相比較太子的不安,九皇子卻笑得胸有成竹,他知道自己和四皇兄的得意,將親手推動太子殿下走向那個永世不得翻身的深淵。
一席慶功宴結束,九皇子隨同寧王回寧王府去。
寧王一身雲龍紋玄袍,剛強的鐵面一絲不苟,目光凜冽桀驁,挺拔的身姿大步走進寧王府的大門。
前來迎接的寧王妃帶領一眾人等,恭敬地跪在那裡。
對於數年不見的王妃,寧王並沒多看一眼,只是淡淡地道:&ldo;王妃辛苦了。&rdo;
這話一出,寧王妃眼中的淚幾乎要掉下來。
嫁過來八年,寧王戎守邊塞七年,這七年的苦楚,誰能明瞭其中滋味。
她都二十四歲了,和她同齡的手帕之交,都是兒女成群了,她卻孤零零地守在這寧王府中,看不到任何盼頭,守著活寡。
如今總算是寧王回來了。
寧王妃抬眸,殷切地望向自己的夫君。
可是寧王這個人,或許是沙場的徵戰早已冷硬了他的心,他愣是連看都沒多看一眼寧王妃,便金刀大馬地邁步,進入了王府內。
九皇子面若冠玉,俊美絕倫,黑眸清冷的猶如千年寒玉一般,風姿卓絕,緊隨在寧王之後步入了王府。
寧王妃在這麼一刻,有幾分尷尬和落寞,她難堪地嚥下那種隱隱的恥辱感,忙帶領眾管家僕婦,緊隨在九皇子之後邁入。
花廳內,寧王和九皇子各自佔據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