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開始加速發展。
然後,世界上就有很多經濟學者開始大放厥詞說:擁有世界第二多人口的印度,將接替中國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大型經濟體,將在全球經濟中扮演重頭戲!
那印度真能成為中國第二嗎?
答案是……瞎扯!
印度有五大劣勢,註定它不可能出現中國速度。
第一大劣勢、就是印度的政治結構有問題印度是一個弱中央強地方的體制,而且法律混亂、政令不統一,黨派互相爭鬥(而且還是惡性爭鬥),這就導致印度政府所制定的長遠的國家發展規劃,沒有辦法穩定,也沒有辦法落實和執行。
第二個劣勢、就是印度經商的環境差,商業氛圍也很差由於印度的官僚主義非常嚴重,而且效率極為低下,執行力更差,而且,在整個印度官場中間**成風,最主要的是短期之間看不到任何改善的希望,這種情況下自然保證不了正常的商業活動。
第三個劣勢、就是印度的種姓制度印度的種姓制度跟中國古代的大世家有點像,它是嚴重阻撓印度的經濟發展的,而且根深蒂固,由此導致的社會貧富分化完全是無可救藥的。
第四個劣勢、就是印度自己所說的它未來的發展模式製造業興國,意思就是將中國的製造業轉移到印度,讓印度獲得巨大的利益這個最扯,中國用了幾十年時間確立了全球製造業老大的地位,各種生產成本各種生產規模已經非常巨大了,你印度從剛剛起步的程度就想挑戰中國,這不是在開國際玩笑嗎!而一旦印度不能像中國這樣大力發展製造業,那麼印度的十幾億人口不僅不會成為印度的優勢反而會成為印度巨大的人口負擔。
第五個劣勢、就是印度的基礎設施包括城市化非常的脆弱要想支撐現代化經濟的發展,必須要有很好的基礎設施包括城市化,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投錢,可印度軟弱的政府根本就沒有錢來投資基礎建設。
另外,印度就連統一的市場都沒有形成,更何談接替中國製造業的地位印度表面上是統一的,實際上是諸侯割據的狀態,印度的每一地區都有自己的稅收,根本不鳥中央政府,而且,印度的土地都是私人所有(大家族所有),印度政府想在印度這片土地上建任何東西,都得付出嚴重的代價。
反觀中國,你說它霸道也好,你說它野蠻也好,以上印度所面臨的難以解決的問題放到中國,全都是政府一紙公文的事,最多政府再賠有損失的個人兩個小錢,就搞定了。
政府形式這種東西,全世界的人吵了幾千年,也沒有一個定論說哪種形式的政府最好,恐怕未來也解決不了這個難題。
可有一樣卻是不容置疑的,對於一個發展中的國家,強權政府才是最有效率的。
身為一個先知先覺的人,徐存可以摸著良心說,鄧公幹得很不錯,沒有鄧公的改革開放,包括這次的果斷處理,就不會有未來的中國速度。
當然,徐存之所以會選擇堅定的站在鄧公一邊,更主要的是因為鄧公才是最後的贏家!
……
上一世
香江在這次的事件當中扮演著極不光彩的角色且不提聲援麻雀行動跟惡意攻擊內地的媒體,就連社會名流都從未停下過的對內地的攻擊行為,而以李加誠為首的港商勢力更是不斷利用他們手上的資本向內地施加政治壓力,迫使內地在香江政體等核心問題上做出更進一步的讓步。
香江上下各階層帶有敵意跟不信任的行為,進一步加劇了四九城內的雜音,導致唱衰改革開放的聲音比比皆是,甚至冒出了全盤否定十年改革開放要求國家完全擯棄市場經濟重新回到完全國家計劃經濟時代的聲音。
加之,剛剛才落戶中國的外資紛紛撤離。
令大好的改革開放局面頃刻之間就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