嗤,真要是送了,還不定便宜了誰呢!
作者有話要說:
不知道為啥,今天老打不開後臺,先更一章,等下12點還有一章。
本章4k。
☆、第47章
第047章
俞家老二成親之前, 俞承嗣先成親了,當然都是在秋收過後。
莊稼人要辦喜事, 但凡有選擇的機會那都是選在農閒時分的, 而秋收過後又佔了多半。這是因為秋收過後, 糧食滿倉, 哪怕是最窮困的人家, 這個時候手頭上也多少能有些錢。而今年,上河村雖然不如相距不遠的下河村那般全村大豐收,可總得來說,還是收穫不菲的。
旁人家且暫不提, 單說俞家好了,五畝水田十畝旱地都豐收了,較之去年還略好了幾分。
水田全是俞家人自個兒打理的, 旱地則是賃出去了九畝, 只留一畝自家耕種。因著今年收成不錯,俞母又鐵了心的將水田出產的稻子全賣了,丁點兒都沒留下來, 足足賣了三十貫錢。
這個價錢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等於一畝地就收益了六貫錢。
可惜的是, 旱地就沒那麼值錢了。賃出去的九畝旱地,俞家這頭只得三成的收成, 在留下了自家的口糧後,全數賣掉也不過才五貫錢。至於自家耕種的那畝地,出的是蔬菜瓜果, 都是鄉下地頭人人都種的,便是拿去城裡賣,也賣不出多少價來的,再說了,家裡還有兩場喜事那般,只怕到時候地裡的蔬果也就堪堪夠用。
秋收過後,村裡人並沒有立刻閒下來,或是借了牛車將糧食運到鎮上、縣裡賣掉,或是尋幾個伴兒,成群的進城打短工。這會兒離冬日還有小半年呢,雖說他們這兒秋收之後也能種些類似於白菜之類的抗凍的蔬菜,可這些事兒家裡的婆娘老人孩子就能完成,壯勞力自然是想著儘可能多賺些錢好貼補家用。
因此,等俞承嗣成親那日,村裡反而沒多少人來赴宴了,即便來的,也都是老弱婦孺,敞開肚子吃也吃不了太多。
見了這情形,俞母心頭略微好受了點兒,可回頭聽了俞承嗣的叮囑,她又愁上了。
原來,俞承嗣尋的這門親事,雖然本身是住在鎮子上的,可他們家在縣裡頭還有一門貴親,且城裡人的習慣跟鄉下不同,儘管也有在家裡辦喜事兒的,可辦完喜事兒之後,卻仍會邀請幾個至交好友去酒樓小聚一番。
可以這麼說,自家辦喜事請的是親眷長輩,而成親之後去酒樓小聚的則是同窗或者同輩的兄弟、朋友。這等於就是說,一場喜事要花兩筆錢了。
俞母本想說,城裡人既是這般講究,就叫他們講究去好了,橫豎上河村就這麼個規矩,哪裡還有再上一回酒樓的道理?偏俞承嗣不認可,他和大舅子二舅子皆是同窗,且他大舅子早在幾年前他頭一回下場考秀才時,就高中了。二舅子比他還小兩歲呢,今年也考上了。至於他那老丈人,更是在縣學裡頭任教,若非他本人一表人才,學問也不錯,人家還未必看得上他呢。
母子倆是各有各的算計,偏生俞母在其他子女跟前立得起來,卻始終拿這個引以為傲的長子沒法。在俞承嗣同她細細掰扯了一番後,她終還是認了。
不認也沒法子,大兒子要臉面,總不能叫他在親家以及同窗跟前丟臉吧?幸好,這段時日天公作美,打下來的糧食早早的曬乾,皆賣了個好價,總算手頭上還算寬裕。
連精細糧帶粗糧賣得的三十五貫錢,以前她先前硬生生從牙縫裡摳下來的五貫錢,全都攏在一起,俞母是數了又數,算了又算,可惜她算帳本事極佳,因此數來數去也沒多出哪怕一文錢來。
俞承嗣的喜事,在村裡自然是算的是一等一的,索性來人不算多,除了後頭俞大伯孃一大家子外,也就俞氏一族來了人,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