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說的是!&rdo;對面這人點頭道,&ldo;我也聽到過類似的傳聞,你看看孝陵衛,再看看咱們旗手衛,同為親軍衛,為什麼待遇差別就這麼大!人家就從來都不欠餉!咱們可倒好,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後天,今天的飯吃了,還不知道下一頓在哪兒呢!真是……唉,人比人要氣死人呢!&rdo;
同樣的傳聞絕不僅僅流動在這張破舊的桌子兩端,旗手衛很多普通的兵士,再接下來的日子裡,都遇到了這樣或者是那樣的事情,從而指向了一個結論:自己的日子過得水深火熱的,而孝陵衛的日子憑什麼過得那麼滋潤呢?
討論來討論去,在某些人的刻意挑唆之下,風頭漸漸的就轉變了,傳出了很多不利於管理的風言風語來。
其中說的最多的,無非就是孝陵衛之所以受到關注,那是因為那裡的人時不時地就要惹點兒事情出來,用以吸引朝廷的眼球。
首犯當然是要承辦的,否則無以彰顯朝廷的威風。但對於下面的兵丁,自然要以安撫為主,畢竟就單說法不責眾這個法則也可以稱得上是亙古不變了。
於是,又有人旁徵博引,提起了距離現在並不算久遠的嘉靖朝的那次譁變風波。其實說是譁變,實際上,也就是鬧餉而已。
南都振武營,這是當年南都兵部尚書張鏊召募的一支抗擊倭寇的部隊,組成人員並不是軍戶,而是招募而來的鄉勇。
按照規矩,南都的軍士,有妻室的,每個月的糧餉是一石,沒有妻室的,每個月的糧餉是六鬥。仲春、仲秋二月,每石米折銀5錢。
譁變發生之前,南都戶部尚書馬坤上奏,要減每石折銀。接下來,督儲侍郎黃懋官又上奏,革除募補軍士妻室的月糧。再接下來,就一降再降這麼點兒的軍餉,居然被延遲發放了。振武營士卒被激怒,憤怒之中殺了督糧侍郎黃懋官,聚眾譁變。
要說明代,真是個很奇葩的時候。
就算到了這個時候,大明王朝的最後一絲龍興之氣馬上就要被萬曆中興給耗光了的時候,論經濟實力,那也是當時的全球第一!gdp佔到全球的將近百分之三十!如果說全世界哪個國家最有錢,對不起,不是美國,美國那時候還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整個國家的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全世界最有錢的國家,就是人民同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大明王朝。
但也正是這個最有錢的國家,1600年,一年的財政收入才只有三千萬兩這麼少。如果不能理解的話,可以類比一下。在大明之後的清朝,臨近滅亡的時候,同樣是內憂外患,而且內憂外患更為嚴重。整個清朝左割出去一塊兒,右割出去一塊兒,今天把關稅賠給人家,明天吧什麼權賠給人家,但就這樣,一年的財政收入還有一億兩白銀,足足是明朝的三倍。
看看吧,就這麼點兒銀子,別說付軍餉了,分攤到全國各地,幹什麼都不夠。更何況,就這麼點兒銀子,還要被人挪用來挪用去,挪著挪著就成了某某家的私產了。
因此,朝廷沒錢養兵,這是應該的。
再說衛所,有屯田制度,太祖皇帝開國的時候曾經說過:&ldo;朕養百萬兵,不花百姓一文錢。&rdo;這曾經是很值得崇拜的豪言壯語,但實際上,後代執行起來是一代比一代的不像話。
衛所、募兵,現在是並行的。
募兵用來打仗,衛所也是預備打仗,但實際上到了該用的時候,還是要重新募兵,衛所根本就不頂用。
募兵要軍餉,衛所也要軍餉。用來打仗的募兵肯定是要率先滿足的,而且,就能力而言,就算是鬧餉,衛所也沒有募兵厲害,所以,朝廷更擔心募兵譁變,而不太擔心衛所也會譁變,畢竟戰鬥力並不可比。
如果說僅僅是少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