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銀子是從哪兒來的?
趙貞吉要顧及辦事的流程,要顧及大明律例。餓瘋了眼睛計程車兵們可不管這個,白天裡他們是被陸準的煞氣給鎮住了,一股火還沒能發出來就被澆了個透心涼。到了晚上,夜色的掩護之下,他們甚至連理智都沒了。
就這樣,受著挑唆,衝進了焦文桀的院子裡頭。因為在他們之中,有那麼一兩個人是有目的進來找的,因此,根據得到的線索找的速度是極快的。在屋後的一棵樹下,他們找到了一隻擺放著整整齊齊銀錠子的盒子,足有一百兩紋銀。
------------
第253章 髒銀
一百兩值多少錢?
這個問題要看是什麼時候問出來的。
要說縱觀中國歷史,哪個朝代的官員貪汙受賄最有道理也最理直氣壯、冠冕堂皇,那大概就是明代了。
太祖洪武皇帝出身貧困,受盡了各級官員的欺負。所以,對貪官汙吏是痛恨到了一定的境界。他定規矩的時候,不僅是用剝皮實草等等恐怖的手段來對付腐敗,同時還將官員的俸祿定的特別低。認為官員就應該兩袖清風,一身廉潔。整天吃得好睡得好,一副貪官的樣子,那還怎麼為朝廷分憂、為百姓做主啊?
舉個簡單的例子,看看大明的官員貧窮到了什麼地步。
就是洪武朝的時候,貧困官員中最典型的一個例子,一個姓曾的官員,擔任的是正三品的通政使,也就是專管內外奏章和臣民建言、控訴的官員,是個大官兒。但是將要離任的時候,卻因為實在是太窮了,沒有路費,走不了。實在是很沒辦法的情況下,他把自己年僅四五歲的小女兒給賣了,當做是路費。
這還是洪武時期,是俸祿用糧食發放,基本上不打什麼折扣的洪武時期。在這之後,非但俸祿沒有上漲,反而還降了。至於為什麼降,則是因為所謂的&l;折色俸&r;搞得鬼。
明代官員發俸祿的時候都發糧食,但是給每個人發都發糧食的話,那得用多少糧食啊?
而且,一個一品大員一年的俸祿是八十七石米。按照一石等於一百二十斤換算,那就是一萬多斤米。換算到每個月,大概就是八百七十斤大米。
想像一下,發工資了,別的不給,一個月就給你發將近九百斤大米。這誰受得了?不能光吃大米,最少最少還得吃點青菜什麼的吧?而且不能光吃,還得買點油鹽醬醋,買點布料做衣服吧?但市場上的貨幣是銅錢,不是大米。在市場上買東西,也肯定沒有人說這塊布賣幾斤大米的。
所以全發大米比較麻煩,又浪費,所以就誕生了折色俸。意思是有一部分的米不給你了,換成別的。
最開始是換鈔票,但是鈔票動不動就貶值,下面當然抗議。於是朝廷就換了,發外國進貢的奢侈品,也讓下面沒見過世面的大老粗洋氣洋氣。國庫裡別的東西沒有,這種東西多得是,都是別的國家送的,放在庫裡沒用,於是拿來發工資。
但是試想,辛辛苦苦幹一個月,到了發工資的時候。朝廷告訴你,這次發工資,一半發大米,另一半你不是不想要鈔票嗎?可以,陛下善解人意啊!給你別的,進口香水一人一瓶,算起來還是陛下吃虧了呢!
進口香水也是香水,他當不了飯吃不是嗎?拿到市場上,還不如大米好跟人家換呢!
而在折色俸裡頭,又出了各種各樣的貓膩。
比如說,朝廷給士兵發軍餉,財政支出一萬石大米,但下面要發就覺得米不好發,於是要求換成銀子。一石米兌換六錢銀子,一萬石大米,一共就是六千兩銀子。軍餉發下去了,這個地方又該交稅了,稅糧也不好運啊!所以要求也換成銀子,一萬石大米折算銀子,再加上運輸的船費什麼亂七八糟的也需要地方拿,於是一萬石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