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好,很好!&rdo;皇帝滿意地笑著點頭,&ldo;朕信得過你!你如今已經是總督京營戎政,朕今日再破例給你節制侍衛官的權力……別說話!朕知道你要說什麼,但朕也告訴你,朕信得過你,太子也信得過你!有你護持太子,朕就安心了……&rdo;
&ldo;……&rdo;陸準除了叩頭謝過皇帝恩典,還能再多說什麼?高拱那樣的人能夠如魚得水,實在是他高拱的幸運,遇到了隆慶這樣的皇帝。而此時陸準的幸運,同樣也是由於遇到了隆慶這樣的皇帝。
顧命大臣,京營十二萬大軍,再加上執掌扈從、門禁的侍衛官,陸准此時執掌的兵權已經是太重太重了。重到他不能也不敢握緊,否則,今日的太子,明日的皇帝,一定容不下他!
為什麼總跟我開這樣的玩笑?陸準走出皇帝寢宮的時候,神色憂慮,不是為了即將故去的皇帝,不是為了沖齡即位的太子,甚至不是為了他一直心心念唸的大明,卻是第一次為了自己擔憂起來。
當日夜,隆慶皇帝駕崩,次日一早,頒布遺詔,由皇太子繼承大統,接掌皇權。
俗話說,國不可一日無君。即便太子沖齡喪父已然是悲痛欲絕,但群臣依舊要按照規矩辦事,由高拱等人率眾擬定勸進儀注,文武百官率領軍民至會極門上表勸進,求太子即位。太子再三推讓後,才扭扭捏捏的答應下來。
即位並不是說登基就能登基的,必然要有一番大肆的操辦準備。高拱、張居正、高儀這三位名正而言順的顧命大臣為此事忙得日夜顛倒,而唯獨剩下陸準無事可做。
有心人甚至得知,自從先皇駕崩之後,在遺詔之中又獲得了節制宮禁侍衛官權力的陸準就沒出過宮門。據說是太子驟然喪父,覺得四周都是魑魅魍魎,一點兒都不安全,故而不準陸準回府,要他在自己身邊貼身扈從,寸步都不準離開。
可憐陸準被太子折騰的幾天幾夜都沒有睡好,剛剛領了宮禁的差事,責任背到了身上,卻都沒時間去看一眼。心裡不住的琢磨著,萬一要是出了什麼大事兒可怎麼好?
正巧這時候,群臣要太子為先皇的山陵事宜選定負責的人選,太子自然是按照內閣的意思,遵從舊例,讓次輔張居正和司禮監太監曹憲一同負責。可張居正卻在這個時候提出了異議,他極言自己並非行家,提出要舉薦群臣中熟識地理的人和他一起去辦事。言中話頭指的這個熟識地理的人不是旁人,正是出身孝陵衛的陸準!
人說陸準沒讀過幾本書,更別說什麼熟識地理了。但張居正就是明裡暗裡的暗示,陸準出身孝陵衛,對於陵寢必然知之甚詳,比大夥兒都有研究,此事非他不可。
陸準在宮中呆的煩悶極了,也知道張居正這是有事情要和自己商量在找藉口,恨不得太子馬上答應下來。可誰知?弄清楚朝臣們要的是陸準之後,太子頓時發了火,第一次在朝臣們面前態度極其強硬的否決了提議,愣是打定了主意,絕對不肯放人。讓陸準一時間也苦惱萬分,只盼著這小太子早早登基,正了位置,好放他回家去。
------------
第315章 權力轉換
自宣德朝以後,皇帝登基的儀式便基本上是大致相同的了,凡事都是有理可循,省了很多的事情。
比如大行皇帝剛剛駕崩,以公侯駙馬伯等世爵勛貴、文武百官為首,帶領著軍民耆老,上箋勸進,這就是慣例。而另一個慣例則是作為儲君的絕不能馬上同意,因為如果人家一勸你你就同意了,那大概就顯出你太迫不及待了。先皇剛剛故去,新君就迫不及待的登基稱帝,知道的,那是國不可一日無君,形式迫切;那要是不知道的,還以為這父子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