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夠幫助手臂完成擺動、彎曲、提拉、旋轉等各種各樣的動作。

女性肩膀的平均寬度是男性肩膀的八分之七,而倘若比較二者的厚度,它們之間的差別就更顯著了,這其中的原因當然是女性的肌肉組織不會像男性那麼發達。

這種性別差異不可避免地引發了對女性肩膀的各種修飾。既然女性的肩膀比男性的狹窄,那麼把它們弄得越發狹窄是不是就更能體現女性的魅力呢?幸好,由於肩膀區域特殊的形態和生理結構,想要對它們進行這樣的誇張改造是不切合實際的,因而也很少有人做出這樣的嘗試。在十七世紀出版的約翰·布林沃的人類學專著《全世界各地人類觀察》中,曾經記載過一個對肩膀進行修飾的例子,他描述了一名年輕女子,其肩胛骨被擠壓得靠攏在一起,已經到了很不正常的程度。布林沃在書中寫道:“那些舊時代的女子,把狹窄而又抱攏的肩膀看成是非常正當的,所以她們對自己的肩膀展開了猛力的‘鎮壓’,並且一絲不苟地執行著這項工作,以便讓自己變得更加端莊和美麗……所以,一個以這種觀點看來非常漂亮的苗條女子,就生就了這樣一副可憐的肩膀。”

與這個例子正相反,還有一部分女性為了強化自己的美麗或者其他的某些目的,選擇了人為“加寬”自己的肩膀,這樣的風氣在歷史上也曾經發生過幾次,而且距今都不算久遠。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伴隨著女性自主意識的興起,從她們的穿著上就暴露出了這樣的趨勢,為了求得男女平等,很多女性首先選擇了在肩膀方面向男性看齊,以表明她們的立場。研究時尚沿革的歷史學家們真實地記載了這一轉變,“本來只是略顯蓬鬆的袖子,漸漸地,在肩頭部位被新增上了類似肩章的飾物,隨後又進一步發生改變,看上去恍若浮動在肩頭上的兩個小口袋,到1895年以後,看上去就如同是兩個大氣球顫顫巍巍地抖動在女性的肩膀上了。”穿著這些造型誇張的衣服,貌似肩膀變寬了的女人們越發努力地尋求與男性的同等待遇,勇敢地進入了那些以前對於她們完全封閉的工作領域以及運動領域,但是在她們陽剛氣十足的外套下面,依然是傳統的束腰和襯裙,也就是說,她們在公開場合是在向男人看齊,而在私底下,她們仍然擺脫不了女性的陰柔。

加寬肩膀的第二次浪潮出現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的人們喜歡穿那些剪裁得四四方方的、帶有明顯軍裝特徵的衣服,這類衣服在肩頭部位加了襯裡和厚厚的墊肩,穿上這樣的服裝,人們、特別是女人們的肩膀會明顯超出真實的水平。透過這樣的方式,當時的女性們不僅強烈地表達了她們的反戰立場,同時也顯示出即便是在非常局勢下,女性仍然不會放棄對美麗的渴望。

第三次浪潮出現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是與聲勢浩大的婦女解放運動結伴而來。起初婦女們的穿衣樣式可以被形容為“恐怖份子式”,她們的上衣做的像軍裝一樣,不僅帶著肩章,還有著寬大的肩部,既營造出了女性的威嚴,又為她們增添了陽剛的力量。時尚界的流行風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民間的影響,電影裡的女性角色們變得不再嬌柔遲疑,而是走路輕快、風風火火,天生就肩膀寬闊的女孩子終於獲得了影壇的接納,而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或者更早以前,這樣的女性是根本得不到任何青睞的,因為依照那時候的傳統觀念,寬闊的肩膀應該是屬於男人的外形特徵。隨著寬肩膀的女性揚眉吐氣,女子健身運動也蓬勃開展並延續至今,如果再往前數上幾十年,一位肌肉發達的女性肯定會被視為馬戲團裡的怪物,但在男女平等精神的映照下,這時候的她就成為了女性力量的代表,並且有肌肉強健的肩膀可以證明她所擁有的力量。

第十一章 肩膀(2)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女性流行穿著“權力裝”,在這個十年裡,以前風光無限的、軍裝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