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陣,雖將葉繽道友困住,也是一番好意,況且她本就是佛門中人,五臺諸人一直倒也無法窺探。可我等也推演不出三英二雲的下落,彼此可謂互有勝負了。
不過對峨眉而言,卻是不可大意,一面須藉著片刻機緣,推算英雲下落,另外嘛,便是我等不好動手,難道五臺便沒有別的對頭了?”
玄真子、苦行頭陀、齊漱溟等暗暗思量,一時諸人均是默默無言。
片刻妙一真人齊漱溟方道:“咱們便依著長眉恩師之言而行吧!”諸人均合掌讚歎,不敢違逆。
不提凝碧崖太元洞中,峨眉諸人如何商議對付五臺之策。
再說當日米明娘受趙坤元之命前往滇西大雪山取回南明離火劍,她有上清仙法之能,又帶了石生第一次從紫雲宮所取的天一真水,尋到大雪山冰谷之內,當時曾又趙坤元所佈的禁制,外人難以窺探神劍氣機。
米明娘乃用天一真水,依法點化那個石匣。那石匣並非玉石,便是那一丸神泥所化,與天一真水相生相剋,轉眼間被真水打回原形,露出內裡劍光,一道經天朱虹,直飛九霄雲外。
好在米明娘實現已有安排,行法將它攝定。為南明離火劍,乃佛門煉魔之寶,與紫郢、青索難分軒輊。原本是達摩祖師的末座弟子歸一大師,將其舍給道家,完結自身因果。便用一丸神泥,藏在雪峰腹內,以待有緣。
這神劍與米明娘並非有緣,只因為被趙坤元攪亂了天機,一時間落在她手中。南門離火劍哪能相容?暴躁不寧,四下掙扎,不肯服人!
米明娘只得將其定住,慢慢用心火煎熬祭練,本以為旦夕之功,便可告成,哪知這一晃便是十八年,南明離火劍依舊故我,明娘無法降服。
忽有女殃神鄧八姑萬里傳音,指點仙機,令她立下誓言,日後將南明離火劍正主收為弟子,以為衣缽傳人,方可暫時借用神劍十年。且那傳人也是大興五臺至關重要的應命之人,米明娘哪裡敢耽誤?忙暗中祝禱,立下誓言。南明離火劍這才降服,飛至手中,由著她把玩觀瞧。
原本以為極易之事,居然花去十八載的光陰,倒教米明娘好不心傷,實則她也是因禍得福,祭練南明劍的十八年,其功行精進甚是急速,內裡好處不可言說。
原本她的根骨資質與其餘峨眉弟子相較,略遜一籌,更不要說與三英二雲之輩相比了。不過經此十八年的苦工,心境提升,元神昇華,日後至少修道地仙業位,永享仙福。
那封劍的一丸神泥,也是佛家異寶,重新祭煉,別有神妙。米明娘也將它收拾好,這才離開滇西雪山,自迴轉中原。
這一日路過岷山,忽見前面劍氣交錯、殺聲震天,有兩股人馬正在交手。
米明娘不知內情,忙隱身而前,檢視動靜。只見山谷中一幫蠻夷裝束之人,圍著兩個老尼姑與一個蓄髮的少女,正鬥在一處。
少女功行最弱,猶不能飛騰變化,只仗著靈巧的身法,閃躲飛劍,頗為吃力,沒有一旁那個老尼姑護著,怕是早已受傷,便是如此也已是險象環生。其中一個五十上下的老尼姑雖是身手不凡,畢竟人單勢孤,在一眾敵人圍攻中左右衝殺;另外一個年紀更大些的早已受傷,勉強支撐罷了,再假以時日,萬難倖免。
第六十九回 紫蓋峰壓白雀洞
白眉禪師氣急,雙掌一合,默唸真言,忽地往外一指,作五指煉化降魔手印,一團畝大金光,隱隱現出十萬神佛法身,禪唱梵音,夾雜天雷,只朝趙坤元撲來。
此刻元嬰未及回身,趙坤元也不在意,那尺許高下的靈胎,飛至半空,迎面便往那團佛門金光而去,將手一指,三尺長短的碧綠劍意,倏忽化為百士丈的青龍,巨口一張,將那團金光悉數吞下,又連珠響地一陣悶雷,方才回覆先前模樣,飛回趙坤元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