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到敵軍遠遠出現在視眼裡時,袁溫看到那些蠻族戰士,他們騎著高頭大馬,即使隔著老遠,依舊能感受到那種散發出來的氣勢。
他是第一次見到規模如此龐大的騎兵。
該有多少?
三十萬?
四十萬?
應該還不止。
簡直就是一大片烏雲將整片荒野覆蓋。
而在他們開始衝鋒的時候,那種氣勢更是無比驚人。
袁溫倒吸了一口冷氣。
這就是他們的敵人嗎?
陛下啊!
第一次真正實戰就面對如此強悍的敵人,真的能行嗎?
袁溫感覺自己的手心出汗了。
不是他膽子小,這完全是正常的反應。
任誰見到這種場面,都會這樣。
不過隨即他的心態就恢復平穩,因為陛下在這裡。
好像是深怕不起眼,還在這裡搭了一個高臺,連顯眼的皇旗都立在這裡。
就是要告訴北夷軍隊的騎兵們。
朕就在這裡!
而在前方軍隊散開之後,看得更加真切了。
在他們衝鋒過來時,突然發現敵軍向兩側逃散,讓他們也是猛然一驚。
不過看到正前方還有人,還有一直耀眼的皇旗!
他們沒有停下,衝鋒開始後就停不下了。
而且那面皇旗,比那些逃散的軍隊更有吸引力。
在戰前動員時,他們就已經得到命令。
俘虜大寧皇帝!
北夷軍隊衝鋒更快了。
騎兵衝鋒並不是一開始就能把速度提到最高,由快到慢,有一個過程。
馬匹體力有限,僅能在短時間內保持高速。
對於騎術精湛的蠻族騎兵自然掌握的一清二楚,不會有絲毫偏差。
常規來說,他們會在一千到八百米讓馬匹小跑,到五百米逐漸加速,最後進入兩百米開始衝刺。
這個時候能把騎兵最大的威力發揮出來!
在這同時,他們的弓箭已經搭了起來,箭在弦上隨時發射。
蠻族騎兵不僅騎術優良,其射擊水平也無比高超。
在高速運動中射擊是看家本領。
他們在算計著距離。
要保證箭矢能射中敵人!
可射擊的距離,又怎麼能跟火炮相比呢?
袁溫也在計算著距離。
在戰前就特意模擬過,他們還經過細緻的測量。
這個距離是一千米,他之前並沒有這種叫法,現在已經知道有多遠。
這也是火器營內部的標準計量。
他按照事先定下的,當敵軍衝到這個範圍,便下達了全體準備的命令。
按照平素訓練時規定,這個命令是一個綜合令。
意味著裝填和調整射角。
喊出的同時,還要配合手中的令旗,保證萬無一失。
平時密集的訓練讓炮兵們養成了慣性,完全是下意識的反應開始操作。
所有炮組很快完成了這一套動作,炮口射角被調到了第三檔。
這是第三代元武大炮新改裝的,利用機械卡頓結構實現。
同時,火藥和實心炮彈被填入了炮膛。
已經進入預發射狀態。
同時進行的不止如此。
在每兩門火炮相隔處,還有一個小型投石機,也在準備著。
這種投石機是工部經過多次改進而發明製造。
它是行動式的,可以把各個部位拆下來,在需要的時候組裝起來。
它沒有傳統投石機龐大,但射擊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