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寧坐了下來,隨意問道:“南方起什麼事端了,那些人敢鬧騰了?”
他之前的主要精力是放在了穩定朝局,邊境戰事以及耕種上面,暫時對南方並未採取什麼措施舉動。
只是派人去臨安,準備把隆景帝籌集到的那批糧食運回上京。
按照楊素的估算,最少也應該還有六百萬石。
不過話說回來,也不知是不是他的殺伐之風傳了過去,還是他們本來就膽子小,竟然連個鬧事的也沒有。
關寧其實巴不得他們搞些動作,這樣也就有理由動武,直接派大軍進駐。
也可能是當初隆景帝把南方兵力抽調一空,餘者也被義軍屠戮而沒有抵抗力量。
目前關寧暫時沒有精力應對,也未新派大軍過去。
在江淮州一帶,有一支五萬人的軍隊駐紮,這支軍隊的前身就是天一樓在暗中的勢力拉起的幾支義軍組建而成。
後來公開宣佈投向了關寧。
天一樓已經是關寧的了,這本身就是他的暗棋……
正思緒間。
公良禹開口道:“前段時間您安排人準備去臨安,將那批糧食運回來。”
關寧點了點頭。
在那邊有五萬人配合,早已掌控了臨安,就是之前太子蕭政所遺留的佈置都被清繳一空。
所以將那批糧食運回來,並不是難事。
關寧特意交代,讓在南方的這支軍隊護送,順便將他們召回京城。
“難道有人還敢阻攔生事嗎?”
關寧皺起了眉頭。
這批糧食是緩解燃眉之急的,在秋收之前維持邊境軍中消耗,以防止起了戰事而無糧可用的局面。
再者上京也一直處於缺糧狀態……
“生事端的就是這支軍隊本身。”
公良禹開口道:“內閣先後派了三撥人過去,都沒什麼反應,要不就說糧食分散,還未裝船,要不就說運河擁堵,還說有水鬼,總之是各種找理由!”
說到這裡,公良禹也有了怒氣。
“開始我們也以為會存在這些實際問題,後來拖的太久,便派人暗查,原來沒有任何問題,只是他們壓著不運。”
“什麼意思?”
關寧皺起了眉頭。
公良禹又解釋道:“朝廷在南方的那支軍隊,前身是三支天一樓勢力組建的義軍,頭目分別為王倫,方屆,孫普聖。”
“內戰時期,東南等地也有多支義軍爆發,後來都被這三人吸納,再後來內戰結束,他們聯合組建為軍,由天策府授為南府軍,任王倫為大將軍。”
關寧點了點頭。
這些事情都是他首肯做的。
起兵之時,他的兵力都集中在北方,只是在西南方向有些兵力,東南及南方各州從未踏足,基本沒有什麼控制力。
因而對於投向的義軍較為看重,還專門授予了番號……
公良禹開口道:“由於我們對南方疏於控制,又有路途不便,情報不明等原因,使得所知情況不太詳細。”
“內戰結束後,那些各地義軍自知大局已定起義無望,便投靠了王倫。”
“嗯?”
關寧皺眉道:“可這些情況他們並沒有彙報。”
“是沒有彙報。”
公良禹咬牙道:“南府軍的規模不止有五萬,而是有七萬,甚至更多,據我們調查,王倫已經跟當地仕族勾結在了一起,並得到其援助,有了財力支援,他開始招兵買馬,之前都是在暗中進行,到現在已經不再掩飾,因其駐在臨安,當地人都稱之為臨安王!”
公良禹說著,便從衣袖中拿出一道奏疏。
“這是王倫提上來的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