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裴嶷、高瞻、魯昌等寥寥幾人沒有被衛朔誘惑外,其他人無不被衛朔描述的南洋風光吸引住,恨不得馬上就駕駛著海船到南洋逛一圈,然後裝一船黃金回來。
經過衛朔一番鼓動,在遼東迅速興起一股海上貿易風潮。無論官府、民間,海上貿易都是目前最火熱的話題,不但官府正在組織船隊前往南洋,一些有實力的商賈也在積極購買海船。
但是海上遠航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尤其是在沒有衛星導航的古代,更是一件困難重重的事情。在最近兩年裡,衛朔一直在鍛鍊遼東水手們在大海上航行的經驗,先是江東再是三韓,最後遠行至倭島,遼東水手一點點積累起豐富的遠洋經驗。
不過,一群擁有豐富遠洋經驗的水手只是讓衛朔有了可以進行遠洋的基礎罷了。除此之外,還得有熟知海上定位技術的人才,否則衛朔派出的船隊就等著迷失在茫茫大海上吧!
在現代衛朔沒上過海事學校,對航海知識瞭解不多。他只知道古代海上主要靠天文導航或者靠羅盤、六分儀導航。對於六分儀衛朔並不知道其工作原理,可要說他不瞭解羅盤,作為華夏人還不如拿塊豆腐直接撞死。
羅盤,說白了就是指南針的進一步發展,它的方位劃分比指南針精密許多,而且羅盤所提供的資訊比指南針要多得多。早在戰國時,華夏勞動人民就瞭解並利用磁石的指極性製成最早的指南針——司南。
在製作中指南針的過程中,天然磁石因打擊、受熱容易失磁,磁性較弱,故司南才沒有被廣泛流傳。一直到宋朝時,有人發現了人造磁鐵,後來在長期實踐中出現了指南魚。
從指南魚再加以改進,把帶磁的薄片改成帶磁的鋼針,就創造了比指南魚更進一步的新的指南儀器。
指南針發明後很快就應用於航海,也就是航海羅盤誕生了,世界上最早記載羅盤應用於航海導航的文獻是北宋宣和年間。
在衛朔的點撥下,嶗山水師、貿易船隊早就用上了簡易羅盤,而且經過一年時間的培養,在他麾下產生了一大批技術精湛的羅盤定位師,足以滿足他即將展開的遠洋貿易。
在技術、人手都做足了充分準備後,衛朔期待已久的遠洋貿易終於可以展開,臨行之前他將自己根據記憶中的印象繪製了南海地圖交給了即將遠洋的船隊。
不過,就算有了羅南,加上一份粗略的地圖,再加上經驗豐富的水手,仍無法保證遠洋船隊能順利抵達南洋諸島,因為還需要一艘適合遠洋的海船。
在三桅帆船發明之前,其實華夏的帆船技術一直領先於歐洲,直到十五世紀中葉土耳其人攻陷了君士坦丁堡,歐洲人前往的東方的道路被阻斷。
為了製造更大和更好的船隻漂洋過海去尋找新的財富,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造船家把酒船和快帆船合併,建成三桅帆船。它的船體結構更加合理,有三根桅,能利用65度角以內的風行駛,能裝載大量生活必需品,可以在海上連續待上數月,甚至可以環繞地球航行。
三桅帆船的出現,改變了西方在造船技術上落後於東方的歷史,也使改變西方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隨後進行的“地理大發現”都和這種帆船及航海新技術密不可分。
在航海家和造船家的心目中,三桅帆船的構造幾近完美。
儘管衛朔十分想將三位帆船弄出來給自己的船隊配上,可是對技術底子薄弱的嶗山造船廠來說,暫時還無法制造出這種先進的帆船。後來衛朔左思右想,才把目標放在改進現有的沙船上。
沙船是目前造船廠掌握技術最成熟的一種船,其建造數量最多應用也最廣,其特點為平底方艏方艉。江河湖海皆可航行,適航性特別強,寬、大、扁、淺是其最突出的特點。
沙船是目前被應用最廣的船隻,不但在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