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83部分

不知從什麼途徑,有人將山海關這一仗的細節詳細的描述了一番,大讚大中軍的勇猛,說此次山海關大捷,雖然吳襄出力也不小,但是主要還是靠著人家大中軍來打的,甚至有人還繪聲繪色的描述了當天戰事的慘烈情況,好像是身臨其境了一般。

民間的百姓也不都是傻子,他們自有更寬泛的聽聞小道訊息的渠道,各種亂糟糟的資訊之中,他們自會做出他們自己的分析,大明百姓都知道明軍的水平如何,這麼多年來,關寧軍即便是在鼎盛時期,也從未打過這樣漂亮的大勝仗,現在時至今日,大明早已是日薄西山,吳襄又是貶斥多年,在家閒居的將領,現在朝廷實在無人可用,才令他復起出鎮山海關,憑著他的手段,當年明軍尚兵強馬壯的時候,他吳襄還當過逃將,現在怎麼也不可能在山海關對數量遠超他們幾倍的建奴大軍,打出這樣的大捷。

所以有心人稍微分析一下,便可以得到這麼一個結論,那就是此次山海關大捷,根本就不是吳襄打的,而是現如今跟吳襄同處於山海關一帶的大中軍打的,有不識時務的言官對此事嗤之以鼻,上書朱由檢,駁斥這次吳襄取得山海關大捷的事情,直斥吳襄乃是盜領了大中軍的功勞,其實吳襄早已暗中已經私通了大中朝,請朱由檢罷了吳襄的山海關總兵之職,派人去將他逮回京師論罪。

可是這些個不開眼的言官的話,根本也是在放屁,現如今朝廷已經基本上失去了對京城之外的地方控制權,對於軍隊的控制能力也已經弱到了極點,不管吳襄這次是不是冒功,他眼下都是一個手握重兵之人,已經不是朝廷輕易能動的人了。

有人自會想起吳襄還有家眷在京師之中為質,可以用吳襄的家眷來控制他,但是朝廷這會兒完全是投鼠忌器,手頭上根本沒有可用之兵了,不管吳襄那邊的實情如何,朝廷都不敢輕易的這會兒去動吳襄了,畢竟吳襄現在明裡還打的是大明的旗號,一旦逼急了吳襄的話,他隨時都可以倒戈投降大中朝,現在他吳襄多少還能為朝廷撈一點面子,一旦惹急了他的話,朝廷最後一塊遮羞布恐怕都也要被剝去了,所以朱由檢這會兒對這些言官的話,只當是放屁,不但沒有敢動吳襄,還派人去為吳襄府上的家眷們送了一些賞賜,以此來表明,他其實是相當信任吳襄的,希望吳襄能領兵鎮守住山海關,不要投降大中朝那邊,他就謝天謝地了。

(兄弟可是帶病工作呀!胃炎居然能導致發燒嗎?全身痠痛,指頭都不想動了!精神可嘉呀!今日鳴謝一醉人和信離二位朋友的打賞!)

第六十四章 建奴破關

刁正率部趕到喜峰口的時候,此時喜峰口外的阿巴泰所領建奴大軍,早已經撤離了喜峰口,等他到達喜峰口的時候,喜峰口幾員周遇吉手下的將官,在商議了一番之後,自知已經沒有退路可選了,他們等到的援軍不是大明的軍隊,卻等來的是大中軍的人馬,這讓他們也徹底對大明絕望了。

於是這幾個周遇吉的手下將官,最終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投降大中軍,率部接受大中軍的改編,從此之後便歸入大中軍之中,做這件事,這些人眼下已經基本上沒有任何心理負擔了,他們之前便跟大中軍親如兄弟一般的相處了不短時間,雖然開始的時候雙方充滿了敵意,但是後來相處一段時間之後,他們便基本上對大中軍沒有了什麼敵意。

特別是此次他們前來喜峰口的時候,大中軍不但贈給他們不少的火炮彈藥,還不吝給他們補充了二百大中軍的炮手,這些大中軍的二百兵將,此次在喜峰口之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二百人沒有一個人給大中軍丟人,在防禦戰之中,打的是非常頑強,沒有出現一個人臨陣脫逃的情況,而且還出現了幾個抱著火藥桶點燃於敵同歸於盡的情況,令這些明軍兵將甚為欽佩大中軍,於是他們做出決定之後,麾下的兵卒們幾乎沒有一個表示反對,都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