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章 州橋明月

北宋東京城是中國封建王朝繁華都城的一大代表,素有“八荒爭湊,萬國鹹通”之稱。

今晚陳世美要赴宴的地方在州橋附近,

州橋踏月想山椒,回首哀湍未覺遙。

今夜重聞舊嗚咽,卻看山月話州橋。

州橋始建於唐代建中年間,名為“汴州橋”。

五代時稱“汴橋”,北宋時將汴河稱為天河,改橋名為“天漢橋”。

但在民間,人們一直慣稱它為“州橋”。

在橋旁建有一座明月樓,因此“州橋明月”成為“汴京八景”之一。

汴京八景指北宋時期宋都開封的八大名景勝蹟,即繁臺春色、隋堤煙柳、鐵塔行雲、金池夜雨、汴水秋聲、州橋明月、相國霜鍾、梁園雪霽。

每逢夜晚,兩岸夾歌樓,明月光相射,皎月沉底,登橋賞月的人絡繹不絕,自然熱鬧非凡。

而州橋之下自然是汴河,又稱天河,隋唐稱通濟渠,始建於隋朝,是隋唐大運河的首期工程,連線黃河與淮河。

汴河自河南省鄭州市滎陽的板渚出黃河,經鴻溝、蒗蕩渠、睢水溝通了江蘇盱眙境內的淮河,全長650公里,共流經3省6市,是古代華夏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

河水面闊四十步,通龍舟,兩岸為大道,種榆柳。

自東都至江都兩千餘里,樹蔭相交,每兩驛置一宮,為停頓之所,自京師至江都,離宮四十餘所。

自建成以後,它便是南北漕運的大動脈,而州橋跨越汴河,自然成為標誌性建築。

州橋的盛名,與汴河具有緊密聯絡。

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寫道:“其柱皆青石為之……近橋兩岸皆石壁,雕有海馬,水獸飛雲之狀。橋下密排石柱,蓋車駕御路也”。

可見,此時的州橋是一座鐫刻精美、構造堅固的平橋,盡顯古典美學風韻。

除了州橋附近的明月樓,其他的樓房也是極其多了,最為出名的當然是天香樓,這裡幾乎成為了大宋文人墨客的聚集地。

天香樓高三層,極其寬大,樓的背面是一個花園,裡面除了奇花異草,還有雕樑畫棟,門口自是熱鬧,站著四五個小廝,還有兩三個迎賓的媽媽,

小廝穿著同意的白色長袍,身材高大,面容俊秀,至於迎賓的媽媽,一個個穿著短裙,上面是低胸的衣服,簡直是要多低有多低,

大概三十歲左右,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身後偶爾元跟著幾個十幾歲的小姑娘。

這天香樓裡的媽媽,自然是青樓的小管理層,好聽叫媽媽,一般的姑娘都這麼叫,難聽叫鴇母、老鴇、虔婆、龜婆、雞婆。

遠處的河上,飄著好多花船,紅色的燈籠幾乎掛滿了,人來人往的,歡笑聲不斷,似乎一個月前的大水已經遠去,遺忘是人的天性。

能在州橋附近開青樓的,背後的能量自然極其的大,

因為朝廷大員還經常出現和同僚爭奪青樓女子的情況,導致宋朝的青樓打架鬧事的非常多,很難管理。真正能把青樓正常經營的,那背後的人脈可謂超乎想象。

在現代電視劇裡可以看到某個大員和某個大員因為爭奪一青樓女子作陪,而一擲千金甚至大打出手,結下樑子的故事,還真不是杜撰的。

這從另一方面也顯示出當初大宋王朝外強中乾的政治面貌。

大丈夫之志應如長江東奔大海,何苦懷戀於溫柔之鄉?

陳世美帶著胡管家和兩個護衛,來到天香樓,

“喲,駙馬爺來了,裡面請,三樓天子一號正在開詩會,都是文人雅士,聽琴正在裡面。”

一個媽媽一眼認出了陳世美,顯然這傢伙不是第一次來了。

當然,那是原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