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8部分

“快快,買鹽了,浮山鹽到了!”

和浮山營響亮的名聲相比,浮山鹽的名頭也是在濟南城中漸漸打響。利豐行先賣,然後是三好行,泰豐行和慶餘行等幾個參加了商會的大商行都是緊隨而上,只有那些向來依附於王府和孔府做生意,完全不是正經買賣人的商行才會拒絕這種明顯來錢的買賣。

一石浮山鹽從浮山到濟南是三兩的價格,比起淮鹽來要高上幾錢,但整個濟南城中都是踴躍買浮山鹽,只有買不到的人才會去買淮鹽。

第四百四十六章 浮山鹽(3)

兩種鹽的質量,相差實在是太大了!

淮鹽雖然也是有灘塗,但曬鹽不得法,是煮和曬結合的辦法來出鹽,鹽粒粗大,發黑,發青,而且奸商坑人,賣到百姓手中的時候,一石鹽裡頭最少有一斗石子泥土細沙等雜物,買了鹽回家,還要用籮筐細細篩了才能食用。

有的鹽就乾脆結成了塊,比石子還要硬,燒菜的時候把鹽塊仍進去再拿出來,那鹽還是好好的一動不動。

而浮山鹽的名聲和浮山營都是一樣的響亮,都是質量上乘的保證。

淮鹽和北方的長蘆鹽一樣,都是粗劣不堪,以前的細鹽只有來自青海一帶的井鹽,山西也有一些,都是幾兩一罐,只有有錢人和貴人才捨得買來用。而浮山營的細白程度卻是不在井鹽之下,捧一捧在手中,都是如捧了一捧細沙一般,不小心就是從指縫裡完全漏出,這樣的柔軟,細膩,潔白,捧在鼻子下方,聞一下就是那種甜甜的腥鹹味道,來自大海,不是巫術,不是戲法,而是實實在在的上等海鹽!

浮山鹽見城頭一天,就是全城轟動,此時進城已經是第六趟車隊了,每一趟車隊拉的鹽都是越來越多,而每一趟的鹽進來,就是引發全城搶鹽的風潮。

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

鹽到了利豐行商行的總號門前,就是出來幾十個**上身的壯實漢子,身上都是壯健的疙瘩肉,一百多斤重的麻包上身,也只是咧嘴一笑。

在他們搬扛鹽包到庫藏的時候,往利豐商的大街上,人流也是漸漸彙集起來。

其實利豐行是以批發為主,賣鹽零售只是照顧附近鄉親的一樁善舉,但這幾天來,在零售的柵欄前排隊的人群一眼看不到邊,進庫的鹽包,十袋有九袋倒是零賣了的。

看到這些同城的鄉親一臉喜氣的來買鹽,就算是那些扛麻包的漢子,也都是止不住在眼神中露出歡喜的笑意。

這一件事,是把利豐行的名頭,打的更加響亮,東家賺的銀子多,形象也更好,豈不就是大傢伙的福利?

這些天,親戚朋友來託著買鹽的也不在少數,那種臉面尊榮,平時大家就是普通商行夥計,真是想也不敢去想。

鹽,在這個時代,絕對是最重要的商業物資,其重要程度,遠非後世人敢想象。

除了大明,包括漢唐宋元和清朝在內,鹽都是控制的極嚴的專賣物資,就算是清朝臨近滅亡之時,淮鹽仍然是重要的賦稅來源,可以抵押給外國銀行來換取貸款的優質抵押物!

“東主,開柵不開?人已經擠的不少了。”

在利豐行臨街鋪面的二層小樓上,秦東主也是瞧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只是他面色沉靜,也是瞧不出是心中是何盤算。

在秦東主身邊的幾個總號掌櫃卻是喜動顏色的模樣,利豐行是浮山那邊的最大的分銷商,濟南這邊局面已經開啟了,全城人口接近百萬,日常也有好幾十萬人,加上四周的州縣肯定也是跟著省城的風向,一年最少七八十萬石的銷量就穩穩到手了!

第四百四十七章 爭鹽(1)

濟南府和半個青州是原本浮山鹽到不了的地界,只要有淮鹽商行在,利豐行等幾個賣浮山鹽的商行就十分自覺,絕不去和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