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半小時,一頓豐盛的午飯以最後一道健胃消食的甜湯畫上了句號。
唐家人神情饜足的倚在靠背椅上揉了揉吃圓的肚皮,唇齒間的飯菜香味被甜湯沖淡了不少。
故而,才剛放下飯碗的他們已經忍不住開始懷念方才的菜香味。
明明肚子是飽了的,可心裡、嘴巴里卻還是空落落的。
飯桌轉眼間被收拾乾淨,又上了些蘇家人自己做的果乾、肉乾,還有蓬鬆香甜的雞蛋糕之類的。
生怕客人吃不飽。
這邊吃撐了的唐母一邊小口抿著爽口潤喉的甜湯消食,一邊側眸順著堂屋的大門向外看。
視線中是小院裡早春綠油油一片的菜地,微風吹拂悠然閒適。
這樣的生活讓她多年來已經習慣了緊繃著的心不覺鬆弛。
只是唐母此時的眼神裡卻夾雜著些許複雜。
飯局剛結束的時候大女兒就將小女兒給帶走談話了。
大約是筱筱看得出來思韻那孩子還在鑽牛角尖。
唐母微嘆。
那孩子本性不壞,只是倔了點、執拗了點。
今天這事也怪她和孩子他爸對於養孩子這事太過粗心,所以沒有及時發現思韻情緒不對。
小時候兩個孩子經常是拜託孩子的爺奶幫忙照顧。
再加上她和老唐做的工作比較特殊,為了藥品研究經常不能歸家,長大後思韻就比較喜歡粘著筱筱這個當姐姐。
所以按照他們現在的想法來看,思韻大約是小時候當筱筱的粘人小狗腿當習慣了,所以一時接受不了自己的姐姐要遠嫁到這麼遠的鄉下。
尤其最近幾年,京都的變化可謂是日新月異。
紅市入駐後的國營百貨大樓貨架琳琅滿目、擺滿了物美價廉的商品,市中心紅市援助國家新建設的繁華大樓,以及嶄新的四通八達的水泥路……
可是在這樣快速的建設下,城鄉的訊息並不互通。
簡單來說鄉下如果有了改變,住在城裡的人也並不能及時知道。
因此目前留在京都的大部分人對鄉下的印象依然停留在吃不飽、穿不好,沒辦法學習文化知識,生活艱苦困難。
尤其是當新土地政策開始試驗之後,小部分人還會理所當然的認為如果之前的法子能讓農民吃飽過上好日子,那為什麼現在要變?
要變就說明鄉下的日子艱難到不行了。
其實能待在京都的大部分都是有些文化的人,他們心裡明白城裡人之所以能吃上供應糧都是因為老鄉自己忍飢挨餓的支援。
可是他們清楚,被家裡保護著的孩子們卻不清楚。
許多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都會提起過去的生活或者鄉下的生活,以至於孩子們對於鄉下的印象都是家裡的老一輩人感慨以前在鄉下的日子有多艱苦。
譬如鄉下的娃娃想念書有多難。或許全家勒緊褲腰帶也湊不出離開家鄉上大學的路費和學費。
譬如在鄉下一家人圍在一塊分享窩窩頭和澀嘴的野菜依舊幸福。
老一輩人以為說這些是為了讓沒有真正吃過苦的孩子們憶苦思甜、讓他們知道老鄉們的付出。
可過慣了好日子的孩子們卻只記著鄉下很苦很可怕。
而唐思韻正在上學的年紀,她的訊息來源恰恰都是不靠譜的同學們。
可他們當父母的若不是經過調查是不會捨得大閨女從京都嫁到鄉下的。
可惜,她家這個小女兒不太相信自己的父母。
這才導致了這場鬧劇。
“嗚哇!!!”
隔壁老五的房間裡發出爆哭聲以及少女抽抽噎噎的道歉,嚇得蘇家人臉色都變了。
“娘啊,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