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所有孩子做出了一點成績就恨不得炫耀得全天下都知道的老人一樣, 周婆婆聊著這個的時候那是腰不酸了腿不疼了整個人都神采奕奕得很:「而且那豬食,也是我們楊楊和珊珊研究出來的,隔一段時間就要換,光是米範買那些豬飼料的配料都不歇氣, 還要摻雜黃大守著的那片菜園子裡的菜……」
說起周楊菜園子裡的菜,其他村民也點頭:「那確實, 周楊種的菜是比我們這些老把式好吃些。」
他們有些和周家交好的, 在蔬菜成熟的時候被送了點吃, 那味道硬是不一樣!
只不過在農村, 偶爾你送我一顆菜我送你一個瓜這些是正常的, 但想要經常吃那就沒這個道理了。
只不過他們以為那麼好吃的菜是打算用來賣的,沒想到竟然是用來餵豬的!
唉喲,這個心, 咋楞個痛惜呢。
不過也有人覺得,不過就是地裡的菜能費多少錢?
反正肯定是賺了的,而且比他們土裡刨食賺得多。
畢竟,從周楊買來這些豬到現在都還不到兩個月,當初才幾塊錢一隻,現在都一百多塊一隻了!
光從錢來說,一隻小豬肯定比不上一頭大肥豬賣的錢多,可是小乳豬養多久?大肥豬又養多久?
同樣養大肥豬的時間去養小乳豬,合計起來的錢是反而還要多些!
心思活泛的,盯著周楊的目光已經開始發光了。
☆★☆★
然而村裡人心思動歸動,但真正落到實處行動的卻沒幾個。
畢竟他們年紀都大了,冒險精神所剩無幾,更多的是求穩。
況且周楊從回來到現在的一舉一動也沒避諱過他們,他們都是看在眼裡的,租地、種菜、修豬圈(廠)、找工人、養豬……
有心人回去之後也掰著手指頭算過,光是這筆投入就至少好幾萬。
對於一年到頭也就千把塊錢的他們來說,這絕對是個非常遙遠的數字。
而且,周楊最初養豬的時候,他們也去參觀過,那些飼料……
毫不誇張地說,煮的香噴噴的,他們人都想吃,更遑論那些豬吃了油光水滑、皮薄柔嫩的。
他們想要厚著臉皮跟著周楊學,光是前期的開支就夠讓他們肉痛的了。
最主要的是,現在這個時節,小豬仔也不好買。
現階段種花家的母豬產仔的情況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季節產仔,第二種是常年產仔。
所謂的季節產仔就是把母豬產仔時間集中安排在最適宜於仔豬生長發育的春、秋兩季,這個時候的天氣不冷不熱,飼料比較豐富。
既有利於母豬懷孕期間的營養補充,生下來的豬仔成活率也會高一些。
再加上食物充足,豬仔斷奶體重大,生長發育快,可大大降低培育成本。
至於第二種常年產仔就是把母豬產仔的時間分佈在一年四季。
這種安排最直觀的優點就是可以快速、高效地無縫連線多批次的豬。
但這種的缺點也是不小的——僅適用於現代化、有裝置的中大型養豬場。
像是榕樹村以及周邊的村子,至少現階段,是接觸不到這種常年產仔的情況的。
村裡人為了節約成本,更習慣自己家裡長久地養一頭母豬,等和豬倌帶來的公豬配種後養自家生的小豬。
豬倌本來就是靠公豬配種、煽豬、賣小豬、收購大肥豬這些謀生,翻山越嶺的就為給一家賣個幾頭豬,費時費力劃不來。
一個豬倌通常要負責好幾個村子,這樣才能維持正常的生活。
所以長此以往,豬倌掌握了這邊的情況,只會在春初和夏末的時候來一趟——很不幸,夏末的那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