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說完這句話,他依然感到意猶未盡,於是再次旁徵博引地說:“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喻大也。”能被司馬遷這樣一讚三嘆地表達敬意的漢朝人物實在少之又少。

然而,在我看來,李廣一生的悲劇都源於他和梁王的那次私下授受。在“七王之亂”的政治背景之下,如同驚弓之鳥的漢景帝已不再相信任何諸侯。因此,皇帝對於任何僭越行為都有一種從生理到心理的排斥。不幸的是,李廣無意之中踩到了高壓線。從此,李廣在漢景帝心裡就被打入了另冊。皇帝手裡有的是官帽,也有的是封地,但他卻沒有理由將這些賞賜給自己不信任的人。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政治失誤從來就沒有改正的機會。因此,終漢景帝一朝,李廣一直在第一線疲於奔命,卻從來不見提升。生不成名身已老,時光不會因李廣“無功”而停留。

當一個朝代冉冉而去,任你心雄萬夫,任你被各界譽為“飛將軍”,任你的白羽“沒入石稜中”……全都沒什麼用途。

李牧:讓我打仗?我就“拖”(1)

戰國時期,趙國離匈奴最近,匈奴衣食匱乏了,就侵入趙國的邊境,大肆擄掠一番,把男人擄去做奴隸,把婦女擄去給軍兵取樂,牲畜擄去放牧。面對這個縱馬馳騁,來去自如的對手,趙國上下想破了腦袋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

趙國派大將李牧去駐守雁門郡(今山西代縣),李牧也沒有對付匈奴的好辦法,乾脆就用了最笨的一招:拖。作為邊將,李牧擁有很大的權力,可以根據需要隨意設定官吏,不受朝廷的干涉,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且不光官吏的任命權在李牧手上,防區內的所有租稅也都歸李牧徵收。李牧把租稅都收入自己的幕府中,卻並不濫用,而是全部劃歸為邊防守軍的經費。

這一筆租稅為數可不算少,李牧樂得大方,每天都殺幾頭牛犒賞兵卒,對他們的待遇十分優厚,以此激勵他們練習騎射。同時加強戰備—維護好烽火臺,軍情緊急時保障通訊暢通;大量派出間諜,刺探匈奴的動向……總之,戰備工作做得滴水不漏。

與此同時,李牧下了一道死命令:“如果匈奴入侵,所有人馬立刻退入軍營中,不能和匈奴作戰,有膽敢和敵人接戰的,有擅自去追捕敵人的,一律斬首!”因此匈奴每次入侵,兵卒們就點起烽火通知各處守軍退入城中固守。

如此數年,李牧的軍隊從未出戰,但是百姓、牲畜卻也沒有什麼損失。

這個笨辦法很讓人瞧不起,匈奴和邊防守軍都認為李牧是出於膽怯。兵卒們平常在一起聊天,都哀嘆說:“唉,怎麼攤上這樣一個貪生怕死的將軍啊!”

朝中大臣也眾議洶洶。趙王承受不了輿論的壓力,譴責李牧,李牧說:“我就這樣,陛下您要覺得我不行,您就換人吧。”

趙王一聽,你這不是將我的軍嗎?你怎麼這麼固執啊!大怒,把李牧召回朝中,換了另外的將軍代替他。

這個將軍很有進取心,匈奴一旦入侵,立即出戰,但是匈奴人強馬壯,趙國的軍隊根本不是對手,結果不僅戰士減員,百姓、牲畜損失極大,邊境上幾乎不能耕種、放牧了。

趙王一看這可不行,又來請李牧重新出山。李牧像對待匈奴一樣對待趙王,也來了個“拖”字訣:閉門不出,稱自己有病。趙王厚起臉皮,數次強迫李牧去雁門郡抵禦匈奴。李牧端足了架子,這才說:“趙王您要非用我不可,我的策略還是像以前那樣,您看著辦吧。”趙王只好答應。

李牧回到雁門郡,故伎重施,匈奴是有勁無處使,又是好幾年一無所得,只好繼續嘲笑李牧是膽小鬼。

守邊的將士們過著這種和平的生活,不光糧餉不缺,每天還都有豐厚的賞賜,人人都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