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軍。

。 最好的txt下載網

慎用乾冰

現在無論是劇場舞臺上,還是電視節目裡,常會出現乾冰揮發吞雲吐霧的場景。乾冰是固態的二氧化碳,一接觸空氣就會迅速揮發飄散,對人體無害,也不會汙染環境。大約是上世紀六十年代,世界上開始流行使用乾冰來營造夢幻氛圍。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舞臺裝置上乾冰也漸成寵兒,以至成了濫觴。隨著乾冰成本的降低,如今一些人使用乾冰時毫不吝惜,以至本來是想形成縹緲的意境,結果卻因為投入量太大,成噴湧之勢,讓人看去絕無仙境的美感,不似靄靄白雲倒像滾滾濃煙。

戲曲舞臺上,如今也多有使用乾冰的。比如京劇《春閨夢》,為表現女主角漸入夢境,舞臺側面飄出乾冰揮發的霧靄。但戲曲特別是京劇,本是大寫意的藝術品類,實在並無此種必要。憑藉鑼鼓點的變化和演員身段的表達,入夢的意境是完全可以充分地令觀眾瞭然的。有的演出,除了使用乾冰造雲霧,更把燈光調暗,就更是敗筆。《三岔口》表現三人在黑屋子裡互相摸索打鬥,全靠巧妙的大寫意身段。舞臺上明光雪亮,觀眾卻完全能意會到那是伸手不見五指的一個神秘空間,其藝術性的精髓也正在於此。據說也有演《三岔口》把燈光調暗的,真是在大寫意的非物質性文化遺產上佛頭著糞。

戲曲要改革,京劇也可以創新,《紅燈記》、《沙家浜》等現代京劇,都使用了離寫意比較遠的寫實佈景,看去也還舒服。但無論創新的劇目走得有多遠,完全靠大寫意體現其藝術精華的傳統劇目,還是要認真繼承,不僅要培養出新一代擅以大寫意造境的天才演員,還要培養出新一代能夠迷醉於大寫意傳統文化的成熟觀眾。要讓新一代學生打小就看《三岔口》、《秋江》這類最能體現大寫意風格的傳統劇目。你看《秋江》,無需任何佈景,更無需以綢摹水,全靠兩個演員的身段配合,就活靈活現地把船行江上的種種狀態細微生動地表達了出來。倘若真到一處水域,真船真槳,再讓那艄公和那尼姑站到船上去唱《秋江》,還有什麼京劇藝術可言?

當然,大寫意的戲曲也不是不可以適當地配以裝飾性的舞臺裝置。白先勇先生到處推廣青春版的崑曲《牡丹亭》,除了對傳統演出編排上的革新,也注意到舞臺佈置不能過分守舊,使用了一些點到為止的裝飾性部件。現在的戲曲演出往往使用的是通用性舞臺,這種舞臺最重要的背景就是天幕。素淨的天幕固然最雅,但也許會使得一些不熟悉大寫意藝術的觀眾特別是年輕人覺得過分寡淡。因此,在天幕上綴飾些恰到好處的點眼的符碼,是必要的。二○○八年春節,天津電視臺有一臺大聯歡節目,其中一部分是京劇名段聯唱,其演出區的裝置,我以為很好:素淨的淡藍天幕上綴飾著將京劇臉譜極端解構後形成的紅色對稱圖案,圖案中有兩處可以想象為傳神的眼睛,其餘部分則絕不座實,只表達出一種含蓄的趣味。就在那圖案下面,天幕下正中,佈置出一個略高於檯面的伴奏區,把京劇的“場面”加以隆重展示。這部分節目看去非常地賞心悅目,除了演員和伴奏的造詣,舞臺裝置的恰到好處也是重要因素。對比之下,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使用多次的演出區佈置,是天幕正中一個旦角與花臉各佔一半的大圖徽,怎麼看去都非常彆扭,想來設計者是出於好意,覺得無論光使用旦角還是光使用花臉的面部來作為裝飾,都太“片面”,把兩種臉面合在一起,比較“周到”。但因為旦角的臉面是乾淨的,花臉的那半邊,乍望去彷彿是旦角的臉被剝了皮,露出了肌肉經絡淋巴。一箇中學生就問過我:“那半邊是不是人體解剖圖?”為了成全“概念”犧牲美感,更極端的例子是最近“空中劇院”連續播出多場的京劇青年研修班彙報演出的舞臺裝置。那演出本是非常精彩的,但非要把四句口號觸目驚心地掛在天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