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5部分

來榨取地方兵備資源,在國難之時行非常之事的。

“你是早知有今日,才備下了這一招麼?”

“這一招不管何時都得備下啊,立國之日起,不就開始謀劃了麼?”

黃埔無涯宮,段宏時終於忍耐不住,親自入宮來『逼』問李肆,難道真要任韃清入寇?李肆將巴旭起的奏報遞過來,段宏時才鬆了口氣。

李肆並沒有直接指示巴旭起要怎麼辦,《兵備法》又備下了哪些資源。畢竟江西前線到底是個什麼情況,具體有什麼需求,只有前方的人清楚。而李肆所說的謀劃,也不過是建立起一國的後備役體制,要怎麼用,能用到什麼程度,還是得靠巴旭起這樣的前方官員自己掌握。

看巴旭起的反應,李肆既欣慰也凜然,欣慰的是,國策能發揮作用,自己多年來推動的地方『政府』體系顯出了效力。凜然的是,江西局勢之嚴峻,已出乎他的預料,他開始認真檢討,難道《中流》的訊息是真的?若不是雍正決意大舉南侵,田文鏡也沒那個膽子敢預先熱身。

巴旭起命令一下,江西幾府全都動彈起來。各縣各鄉都忙得熱火朝天,檢點兵員,配發軍械。如果說雍正動員大軍,田文鏡揮兵急攻,是滿清的戰爭木車嘎吱嘎吱響了起來。那麼在江西,原本英華一國本就在轟隆運轉的戰爭機器,又調快了一檔,正嗡嗡急轉,把江西數百萬人口都攪進了鋼鐵打造的戰爭機器裡。

誰也別想跑!是男人就握槍上陣!

在江西,這麼一句俗語在民間傳遞著。官府直接下到鄉里,但凡十八歲以上,六十歲之下的成年男丁本就在籍貫冊上。鄉尉揀選合適人員,每年集訓一旬,就練上彈打靶,名單也都匯聚成鄉勇冊,年年更新。事情雖雜,但鄉尉就駐在鄉里,能直接握到每一個鄉勇的具體情況。

國家對在冊鄉勇有稅補,但如果逃避勇役,也要受到懲罰。這懲罰可跟古時不一樣,不會抓你去坐牢,而是斷了你進學、科舉和當兵之路,但凡稅務優惠,逃役之人也都沒指望。鄉中還要張榜公示,告知鄉人,你是品行不端之人。

田、稅、人情,一層層包裹住,想逃役就得付出極大代價。而鄉尉為工作方便,也往往揀選熱心赤誠之人,退伍老兵、憨厚農人以及山林獵戶最為理想。這些人也是一呼百應,因此在江西,巴旭起動員令一出,府縣頓時雲集數萬鄉勇。

巴旭起動員江西,房與信也開始動員湖南,這股風『潮』甚至波及到了兩廣腹地,加之輿論刻意推動,《越秀時報》等報紙還專門刊發了《義勇軍》一文,號召國人奮起,一國頓時陷入火熱的“抗清”大『潮』中。

“編戶齊民,這是真正的編戶齊民啊。若是明末時,官府也這般有能,韃清又怎能入寇中原,奪鼎神州……”

看完《義勇軍》一文,段宏時抒發著深沉的感慨。

明末時清兵入關,民人不是不抵抗,義勇上陣者千千萬萬,但缺的就是官府組織。大明國策講求縣官不出城,諸事民自理,臨到危難之際,只能靠民人自發組織。

民人怎麼組織?當然只能找讀書認字懂道理的讀書人,或者是名望過人的鄉紳仕宦。讀書人和鄉紳仕宦們有沒有氣節還是其次,要命的是絕大多數都不知兵,更是一縣一鄉零散聚起,沒有後方,沒有糧草,沒有組織,散兵遊勇,再勇敢,人再多,也無法跟大軍抗衡。

而英華靠著官府下鄉,一步步地將田畝、人口和治安管制起來,接著又將兵備也組織起來。現在江西有難,官員臨陣磨槍,居然也能拉出數萬民軍。雖然難以聚合成大軍,但守護州縣卻已足夠。建昌府的知府,就靠衙役和鄉勇,居然能跟上萬田文鏡的精兵抗衡。看透了這一層,段宏時對廣昌之失已經不怎麼在意,這只是小小的意外,只要當地官府反應過來,重組資源,奪回廣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