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被單位從高校裡搶來的那些仁兄。

“搶”這個字具有暴力成分,聽起來比較難聽,所以,按照我們單位領導的說法,不能叫“搶”,而應該叫“引進”。中國文字的詞義很複雜,等哪天肚子裡學問攢夠了,我也許可以考慮寫一本《漢語非同義詞在作文中的同義互換》,再向某機構申請一頂“語言學家”帽子,招搖過市一番,現在就暫且不討論了。總之,不管什麼說法,“搶”也好,“引進”也罷,事實是,我們從高校直接被吸納進入了企業。

這個“引進”來的相當突然,突然到讓我們猝不及防。您知道,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們這些高校生,都是大家十分羨慕的物件,是人們眼中的“天之驕子”。那個年代,誰家裡要是出了個大學生,必定會鞭炮齊鳴、奔走相告的。因為,誰只要考進了大學,不說他前途一片光明,起碼也意味著以後日子將衣食無憂,就像童話結尾的老套言語一樣,“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上學期間,像如今這般高昂到要很多父母愁眉苦臉的學費,是與我們無緣的,我們不僅不用交學費,連書費、雜費也不用交,學校裡還管發生活費;畢業之後,也不會像如今說的“畢業即等於失業”這麼恐怖,我們的工作分配,由學校全包。在校期間,大家唯一擔心的,就是畢業後工作的好壞。可好壞也未必一定就會根據學業與人品而定,分配到“紐西蘭”(新疆、西藏、蘭州)去的,不一定就是差生;分配到京、津、滬去的,也未必意味著一定是優生,基本上得由學生處說了算。所以,大家在學校裡除了努力學習外,另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努力和學生處領導搞好關係。至於關係能搞到何種地步,就得“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交心也行,獻金也行,獻身也行,反正大家是各自忙活,心照不宣。

但某天,一切都被改變了,學校突然下通知說,今後工作將不再包分配,由各機關、企事業單位自主從學校“引進”。

訊息在社會上被新聞釋出後,這下子可不得了,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就跟街頭大媽們見到特價商品一樣,大批大批地湧進了高校,也不管是男是女,是烏龜是王八,見到畢業生就搶,搶了就跑。動作慢了沒搶到的,居然和學校預定,美其名曰“意向培養”。這種現象,曾讓我百思不得其解:我知道,所謂的“意向培養”,就是由單位出錢,學校用這錢來給單位培養未來職工。這麼幹本來也沒什麼,單位雖然要向學校付出不菲的代價,但到時候把人用好了,連本帶利收回也不一定,可以算是前期投資;問題是,萬一被“意向”了的這位,終了也學無所成,或者居然中途駕崩,單位豈不是損失慘重?這等風險,對一向慎重的天朝人來說,是不是忒大了點?

直到後來,新華社的報道告訴我,我天朝已經進入了快速經濟發展與市場競爭時代,要與世界接軌,人才奇缺,各行各業都暨需大量人才去建設,才總算給了我一個可以接受的註解: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風險越大,獲取的利益相對也越大,為了企業發展,冒這個險還是值得的。我現在每每看到陪著笑臉到處遞簡歷、面試屢屢碰壁後垂頭喪氣的高校畢業生,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當初的空前盛況。感慨之餘,不由得一聲嘆息:我天朝真不愧是天朝,才過去多少年呀,居然就從人才奇缺時代猛然進入了人才過剩時代,進步也太他媽的神速了!

在一片“引進”聲,我也被引進了。引進我的,就是本市這家大型國有化工企業集團公司。您可別小看我們公司,本公司論行政級別,部屬正廳級;論企業規模,下有各類國家二級企業七十多家,在職員工九萬多人,若算上離退的,人數超過十五萬;論員工福利,不光月月發不菲的獎金,連四季鞋帽服裝、日常用品、家用電器、禽蛋肉副食品等等,也都給你安排的井井有條,還保證雜牌的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