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建立主戰裝備生產廠,自行生產。
這也是當時東北軍重點解決的問題。
人手不是問題,當初從東北撤出來的時候,羅耀武就格外重視軍工企業的工人,特別是各大重型裝備生產廠的技術工人,還想方設法的將一些重型裝備生產線運回北京。只是受現實情況影響,這些生產企業一直沒能復產。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劉誠志不但讓陳必時負責裝備生產工作,還親自去了西安一趟,與當地的軍工生產企業達成協議,引進了一批覆產所需的關鍵裝置,並且設法僱傭了一批高階技術工人。
當然,這些都不是羅耀武需要擔心的問題。
他的工作就是負責策劃戰略反攻行動,第一部就是打下唐山、承德與秦皇島,將美日聯軍趕出華北平原。
按照計劃,東北軍的七個主力集團軍將在一個月內完成整編。
一個月的時間不算長。
雖然裝備已經運送到位,但是人員補充卻是個難題。東北軍並不缺乏實戰經驗豐富的官兵,如果不是最高統帥部一直壓著東北軍,沒讓羅耀武按照自己的想法擴充編制,以東北軍的規模,就算再組建十個主力集團軍也不是難事。問題是,在之前的戰鬥中,新編集團軍的作用已經得到證明。在很多情況下,正是新編集團軍的存在,特別是那十多個素質不亞於主力集團軍的新編集團軍,成為了真正的頂樑柱。主力集團軍能有超常表現,也與全力配合的新編集團軍有關。
不到萬不得已,羅耀武絕不會用新編集團軍去補充主力集團軍。
只是要想讓七個主力集團軍在一個月之內恢復戰鬥力,就得動用新編集團軍。即便有數萬傷員能在一個月內痊癒,可是以七個主力集團軍損失的兵力,至少需要解散十個以上的新編集團軍。
萬幸的是,京津地區受到的威脅基本解除,防禦壓力大減,即便拆減十多個新編集團軍也不會對防禦部署產生影響。再說了,最高統帥部沒有批准將新編集團軍改編成主力集團軍的請求,也就沒有必要保留太多的新編集團軍。
正是如此,東北軍的七個主力集團軍才能在一個月內恢復戰鬥力。
與之相比,美日聯軍的處境就沒有這麼理想了。
因為美國國會否決了增兵提案,白宮也不贊同繼續增兵,所以在京津大會戰結束後不到十天,美軍就主動從唐山撤退到了秦皇島。按理說,在美軍撤退之後,日軍留守唐山的意義並不明顯,而且日本當局也在增兵問題上猶豫不決,即便決定增兵,也不大可能在短期內為前線部隊補充損失兵員。問題是,如果放棄唐山,秦皇島就將受到威脅,承德也守不住,所以在美軍撤下去的時候,日軍並沒離開唐山。
日軍有本事守住唐山嗎?
別說羅耀武不相信,連帕特里奇都不相信。
讓日軍死守唐山,也只是在為美軍撤退爭取時間,為美日聯軍在秦皇島部署新的戰略防線爭取時間。
雖然帕特里奇非常清楚,京津大會戰之後,美日聯軍戰敗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但是要一口氣退出華北平原,顯然不大可能。如果能夠守住秦皇島,就能迫使中國當局考慮與美國進行停戰談判,讓美軍體面撤走。
問題是,羅耀武會給他這個機會嗎?
要知道,羅耀武指揮的是東北軍,百萬撤入關內的東北軍將士只有一個願望,那就是有朝一日能夠打回東北,驅逐霸佔著他們家園的侵略者。
美日聯軍新敗,連唐山都守不了,又憑什麼守住秦皇島呢。
經過一月準備,羅耀武正式向各級作戰部隊下達了準備發起戰略反攻的命令,首要攻擊目標就是唐山。
至於承德,只要東北軍在華北平原上開啟局面,美日聯軍就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