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因地制宜,既然環境不適合,容衍也沒強求。
不過考慮到桑樹採摘期,最少十年,長遠來看很不錯。
所以容衍去了離邊關最近的一個郡城,實地考察,發現此地的各項條件很適合養桑樹。
既然要搞發展,就不能只侷限一個地方,容衍想把從邊關到京城這個大方向的經濟都搞起來。
他還沒有觸控到工業,林其他們也不敢教,怕步子邁得太大,最後得不償失。
但農業方面,林其他們卻搜羅了所有的經驗和方法。
容衍看著地形圖,指尖線上路上來回迴圈,等把京城到邊關這條路的農業產量,經濟都提上來,以後大軍供給,沿途補給,都會方便許多。
沿途經濟提高,百姓就會自發修路,朝廷適時再補助一部分,等到路一修好,大軍行進的速度也會猛增。
於公於私,於國於民,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好事。
容衍想到就做,四皇子和五皇子他們收到訊息的時候,容衍已經帶著李恕去了郡城。
四皇子/五皇子:……
明玄帝收到訊息的時候,也大大吃了一驚。
那種感覺怎麼形容呢,驚喜來得太快太突然,他反應不過來。
他原本只以為小兒子把蠍胡和氐人勸降就是極好了。沒想到小兒子目光比他還長遠,趁此機會,試圖憑一己之力,拉動整個大方向的經濟。
儲君遲遲不回朝,朝堂上下都在催。明玄帝直接把此事在朝堂上說了,眾人陷入一陣沉默。
然後就爆發性的上奏,直說太子是一國儲君,這種拉動地方經濟是當地官員的事啊。
明玄帝淡淡反問:當地官員真那麼能幹,太子何必親自前往。
朝臣:qaq
#主子太厲害了,臣下腫麼破#
#怎麼想,都感覺自己好廢物#
不過容衍還是很有分寸,他在初期考察後,制定了大方向的計劃,後續的事情就交給底下人去做了。
就拿種植桑樹來說,怎麼選地,怎麼種收成最好。然後又提出「條桑養蠶」,提高效率。不過為了桑樹生長好,第一年是不能如此,只能採摘桑葉。需得等到第二年,才能直接拿大剪子,撿下條桑來養蠶。
然後就是養雞養鴨,農戶們不是懶,也不是不會養。事實上,鄉下里家家戶戶都會養幾隻雞鴨。
但是成規模的養,就很少見了。
為什麼?
當然是因為各種病,有名的就是雞瘟。
哪個鄉下人家擔得起這個風險。而擔得起這個風險的,誰又願意吃力不討好,去做那髒活,賺那辛苦錢。
容衍找了當地讀書人,他念一句話,就讓讀書人記一句話。最後拼成一本養雞養鴨注意事項的小冊子,免費分發給普通百姓。
當然了,讀書人做記錄的是要給錢的。
然後又遇到麻煩了,普通百姓不識字啊。
容衍:……
這算一個小小的挫折,把容衍拼命前進的身影拉了一把,有片刻的喘息。
……
最近下了一場大雨,把盛夏的燥熱都壓下去了,得到短暫的清涼。
容衍站在院子裡的梧桐樹下吹風,眉頭微擰,像有千萬種愁緒。
身後突然傳來一聲清脆的聲音,像鞋底踩過樹葉,隨後又消弭。
「阿衍。」
熟悉的聲音,熟悉的冷香。
李恕慣做男子打扮,自然也不會塗脂抹粉,可她身上常年就是有一股冷香,平平淡淡,若有若無,就像這雨後的草地,帶著一點兒微涼濕潤,卻令人放鬆舒適。
她用託盤乘著一盅蓮心羹,示意容衍坐下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