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朱慈烺,一個富貴而悲劇的人物。 他出生第二年就被立為皇太子,從小接受良好的儲君教育,為人正直仁義。 然而自古以來,皇帝即位後不久所生的太子,都沒有好下場。 如紂王、劉劭、趙桓、朱厚照等,以及後來滿清的胤礽。 此不祥之兆,在朱慈烺身上同樣應驗。 歷史上,崇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攻入北京。 崇禎皇帝在自縊前,將太子朱慈烺託付給成國公朱純臣,命朱純臣統領諸軍輔助太子朱慈烺。 沒想到,崇禎前腳上吊,朱純臣獻出齊化門,投降李自成,把太子朱慈烺給賣了。 李自成命太子下跪,朱慈烺昂然挺立,斥其不配,但求一死。 李自成一看這太子有點東西,考慮到他沒有罪過,便封他為宋王。 此後出征山海關,也將其帶上,威脅吳三桂等人。 一片石之戰,李自成大戰吳三桂,遭到八旗軍偷襲,大敗而歸,朱慈烺落到吳三桂手中,後來銷聲匿跡。 再後來北京和南京發生“南北太子案”,有二人自稱是太子朱慈烺,分別被滿清和南明朝廷斬殺。 朱慈烺的真正下落,成了歷史謎題。 歷史上,他並非重要之人。 但在周鑑心中,大外甥的存在,可決定天下大勢! 即便大明亡了,只要將太子護送南下,便可重立朝廷! 大明是兩京制,南京也有一套朝廷班底,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錦衣衛等衙門俱在,且有官員駐守。 只要去個皇帝,朝廷便能迅速運轉。 歷史上朱慈烺沒能到江南,讓江南史可法那幫人,因擁立新皇而陷入激烈的黨爭之中。 南明小朝廷在鬥爭中土崩瓦解,短短一年內出現三個皇帝,幾方勢力分散,不僅無法形成統一抗清戰線,反而自相殘殺,嚴重內耗。 若是太子朱慈烺在,他將名正言順的成為皇帝,內部矛盾將大大減少。 周鑑要做的是,培養太子朱慈烺,做最壞的打算,以備不時之需。 到時候大不了帶著大外甥跑路,學曹丞相那般! “春哥兒,你可知松錦大戰,我大明為何會敗給建奴?” 安慰好太子,周鑑鄭重詢問。 將來,滿清是大明最大的威脅,他必須要讓太子瞭解這個可怕的對手。 朱慈烺道:“父皇說建奴兇悍狡詐,貪婪無道,他們多年作戰,戰力應強於我邊軍。” 周鑑點了點頭:“此乃其一。” 其實松錦之戰戰敗的原因有很多。 周鑑酷愛歷史,上學時歷史學科基本滿分,甚至比老師懂得都多。 今日,他親自當一回老師,為太子朱慈烺授課,分析遼東一系錯綜複雜的關係。 “首先,兵力對比咱們和韃子旗鼓相當,都是十幾萬人馬。” 周鑑瞭解,為了打這場戰爭,大明結集了所有九邊精銳。 清廷那邊,皇太極也幾乎抽調了滿清所有青壯。 如果滿清戰敗,就徹底殘了,至少二十年內一蹶不振,甚至有亡國滅種的風險。 皇太極為了這場決戰,提前做足了準備。 先是將後金改國號為“大清”,加強君權,大封爵位,提升凝聚力。 又在崇禎九年和十一年發動兩次南下,試探大明邊軍防禦。 同時入侵朝鮮,征服蒙古,與他們結盟。 以往大明會從蒙古和朝鮮派出小股部隊出擊,對滿清後方形成威脅。 皇太極一系列的對外征戰,不僅孤立了大明,也徹底解決了滿清的後顧之憂。 滿清這才可以放手一搏,與大明在錦州一帶決戰。 若非如此,雙方對決兩年,但凡朝廷那邊和蒙古那邊出點問題,滿清都扛不住。 雙方兵力相當,但戰鬥力,清軍略勝一籌。 一個新興王朝,往往十分團結,軍隊戰鬥力極強。 縱觀中國歷史,漢、唐、宋、元、明,哪一個不是如此? 開國之初,縱橫天下無敵手。 就連宋朝,趙匡胤時期也一樣十分能打,可惜被高粱河車神給毀了。 滿清團結一致,沒有後顧之患,戰鬥力強橫。 而大明,中原腹地被李自成和張獻忠攪得天翻地覆,連年打仗,北有旱災,南有水災,沒有一年消停。 內耗太嚴重,大大削弱了大明的實力! 九邊之中,亦是如此。 洪承疇被圍松山後,想要背水一戰,他是有機會突圍的。 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