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屬於人類歷史上的小冰河時期,平均氣溫比歷史上的正常年份低10°。 到了十月底,淮安府境內的河面基本上都已經結冰,雖然此時的冰面還不算很厚,但再有半個月,河面基本上可以走人。 周鑑帶著親隊人馬已經巡視到了沭陽境內。 沭陽的沂河河面已經結冰,但是河床下水流依舊很湍急。 周鑑下令,不許當地官員挪用公款招待他們吃喝。 由於忙著視察,周鑑帶著親衛人馬在城外附近的小店隨意糊弄幾口。 雖說是隨意,但是當地百姓也認出了周鑑。拿出了沭陽的特色美食招待周鑑一隊人馬。 “大潮牌”,這是一種燒餅,上面糊有芝麻,味美極香。 傳言,明太祖朱元璋最愛的兩個美食,一個是南京的鴨血粉絲湯,另一個就是沭陽的大潮牌燒餅。兩者搭配堪稱美食早餐! 隨後,周鑑在城上,領著沭陽知縣劉士璟,縣丞韓景存等人在城牆上視察,並做了現場指導。 當然,還有隨行文書人員做記錄,方便報道事蹟,相當於後世的官媒記者。 周鑑走到哪裡,身邊的知縣,縣丞紛紛拿起小本子和小毛筆,記錄下來。 “劉知縣,這個城防還需加高。另外,要每天派人沿著城牆表面灑水!”周鑑一隻手背在身後,另一隻手指著城牆說道。 “侯爺,讓卑職加高城牆,卑職理解。往城牆上灑水,這是何為?”劉知縣摸著腦門,不知何解。 “劉知縣,你可記得《三國演義》中,曹操被馬超所圍,正是遇到寒冬天氣,故而往營寨灑水,一日便冰凍起來,不僅堅固,而且滑溜,敵軍很難攀爬。” “原來如此!傳聞侯爺熟讀三國,兵法神術。果不其然!卑職領教了。” 說完,站在一旁的劉知縣,趕緊用小本子把周鑑的指示記錄下來。 “城牆裂縫也要及時修補,多發動城中百姓。衙門不要吝嗇工錢。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只要多發賞錢,百姓還是會積極響應官府號召的。” 劉知縣連忙點頭表示明白。 沿著城牆,一路上週鑑看見堆積了很多木箱,木箱中放滿了很多石頭。 這是當敵人攀爬城牆時,可以隨時用石頭砸擊他們。 眾人走到城牆外。 周鑑指著城牆到護城河這段路說道:“你們聽著,城牆外直到護城河邊,這一段距離上的路面全部改成斜坡,並且每天灑水使其結冰。” “護城河中,多扎一些毛刺。工程量比較大,把全城的百姓全部發動起來。” 周鑑回過頭來,只見身後眾人紛紛拿起小本子記錄起來。 周鑑點了點頭,表示很滿意!說明下面的官員態度很好! 當然,後期還會秘密派錦衣衛視察官員們的工作進展情況。 離開沭陽城,周鑑率親兵人馬視察周邊的小城寨,並做了相關指示。 周鑑要求各個城寨,多挖壕溝和地道。 壕溝要深,要寬,下面多扎尖刺,每隔數十步就要挖一處壕溝。 每道壕溝長短不一,不便行走。倘若灑上水結冰,更是滑溜難行。 地道要多,並且據點之間相互連線,方便作戰或人員、物資轉運。 地道發揮戰爭的功能很強大! 打過地道戰,殺過敵人的朋友都知道,地道戰有五個特點:洞頂牢,空間大,功能全,數量多,用途廣。 地道的出口往往開在隱蔽的地方,外面堆滿荊棘。 有的還在旁邊挖了陷坑,坑裡紮了尖刺,上面用薄木板虛蓋。板上鋪些稻草。 敵人一旦走入,必被擒獲。 在地道里,離出口不遠的地方挖數個特別堅固的洞,明軍拿著武器在洞裡戒備。 拐彎的地方多挖一些岔道,敵人一旦進入岔道口,分不清哪條是死道,哪條是活道。 進入死道,就會埋很多尖刺在那兒等著敵人。 就算進了活道,他們也過不了關口。 原因是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個很窄的通道,只能容下一個人爬過去。 只要一個人拿一杆短刀,就可以把這條窄道守住。 在《三國演義》中,有記載地道戰的一段故事,說姜維北伐紮營在祁山山口,而鄧艾早就識破他的意圖,故而提前挖好了地道等著姜維大軍前來。 鄧艾的地道一直挖到姜維大營正上方,夜間從地道里湧出,蜀軍大敗,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