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6章 殉死節大陽慰卿 短糧草削需待援

很快,有宦官攙扶,將獻帝擁入正坐,進而群臣起身行禮,獻帝唯獨向車騎將軍董承回了個禮。

“陛下,情勢所致,我等群臣不能全常朝之禮,望陛下寬恕。”董承率先開口,然後領著群臣又拜,這一次獻帝沒有回禮,只是示意大家回到自己的座案。

群臣這才散開,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這也是有來頭的,漢朝上朝,分三種,一種叫大朝,大朝會是漢代最典禮性的朝會,其召開規模較大,主要是彰顯國家威儀。參加人員龐大,?部分是兩千石到六百石的官員,還有部分是臣服漢朝的周邊少數民族代表。他們都有資格參加大朝會。

第二種就是董承所說的常朝,常朝是漢代中央決策性會議的重要形式,通常漢代皇帝會召集大臣召開決策性會議,在史料中經常出現“召公卿議”“召群臣議”公卿、群臣主要是朝中二千石到六百石的朝官,這種會議的密度在漢宣帝的確定下被定為五日一朝。

至於第三種則是內朝,內朝是武帝時期國家大政決策的中心,參加內朝的人員主要是大司馬大將軍三公及侍中、 常侍、散騎等加官。像文中所說前面董承從縣治後曹處出現,顯然,獻帝是已經開了一場內朝會的。

大朝禮儀最重,還要行祭酒殺牲等禮節,而內朝禮節最輕,君臣便宜行事即可。

今天開的是常朝,按道理是獻帝先坐在位置上,然後群臣行趨禮上殿,見到獻帝之後在行禮。所謂趨禮就是張開雙手快步小走的樣子,是孔子所記載的一種禮節,後世看雖然奇怪,但是在當時表示重視、尊敬的意思。

今天不同,群臣已經脫靴入堂了,自然就沒有行趨禮的空間了,所以董承說不能全常朝之禮。至於劉協給董承回禮,則是因為咱們前面講了,現在朝堂上,三府最大。

哪三府?大司馬、太傅以及大將軍。群臣給獻帝行禮,獻帝是要給三府回禮的。如今李傕在城外,馬日磾在壽春不知死活,也只有車騎將軍董承了。

其實劉賢還有點納悶,董承之前還是安集將軍,怎麼一下子成了車騎將軍了。說起來,他還是董承升官的重要助力,因為劉協自己不便出面,所以提前了幾年把車騎將軍這個職務給了董承,好讓董承便宜做些推拉之事。

“諸位皆能脫得李郭賊眾兇兵,朕心幸甚。今非常時,自然非常禮為之,朕自知之。”

“吾等無能,請陛下降罪。”群臣起身行揖禮,劉協又是一陣擺手。

“降罪爾等,亦不得脫此兵患,諸君且不必在自責了。”

話鋒一轉,劉協繼續開口道:“今雖僥而入得大陽,然衛尉宣卿,光祿勳鄧卿,少府田卿,御史鄧卿...”劉協洋洋灑灑的報了一大長串的姓名,最低的也是六百石的官吏。

一時間,眾皆默然,聽著那些前兩天尚在曹陽還與自己同朝為官的人,如今已經身死,都有些慼慼。

停頓一下,劉協也不由的流下眼淚,強忍著繼續道:“入大陽之策,乃是朕之決斷,害的賢卿殉身,實乃朕之罪過也。”

“臣董承請陛下萬勿自責,此誠非陛下之過,乃李郭諸賊惡也。”董承出列拱手寬慰道。

“臣楊彪拜,國丈此言甚是,眼下我等已入大陽,然仍受李郭之圍,還請陛下能振奮精神,戮力興漢。”楊彪也手持笏板出列道。

在正式會議上,參拜有名,這也是規矩。就是跟皇帝說話,或者動作,首先要告知姓名。

所以漢朝一些重臣或者權臣參會,會基本體現在三個地方。第一個是入朝不趨,就是入朝的時候,不趨步走。二就是劍履入殿,意思就是帶著劍穿著鞋子進入會議地點。其三就是參拜不名,跟皇帝彙報的時候,不先通報自己的姓名。

前者是皇帝允許的,後者則是私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