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的對岸就是樊城,中間隔著漢江,這一段也稱呼為襄江,為了方便,還是叫漢江。也就是沙羨竟陵那邊的那一條漢江,在武漢的書友們肯定知道。
時值九月,是漢江流速最大的時候,其實這個時候取樊城乃至於北上擊宛城,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古代不像現代,跨長江跨黃河是需要渡口的,全靠來往船隻來渡。要知道,來往船隻渡橋是雙向的。曹操在取得了部分荊州部分揚州以及全部的徐州之後,為什麼不選擇把人馬放到南岸去和孫權打陸戰而選擇自己不熟悉的水戰呢,這就是一部分原因。
但是要說有沒有橋,也是有橋的,黃河最早的橋樑是南北朝的時候吐谷渾人在青海造的。眾所周知,青海那邊畢竟是黃河的發源地,所以沒那麼急沒那麼洶。
而長江呢,則更早,是東漢初由公孫述造的,是為了抵擋劉秀大軍的北下。不過造的並不是正兒八經的橋,是一條浮橋,在現在的荊門附近。
咱們把視野拉回來,新中國第一條跨長江大橋是在武漢,於1957年通車,也就是咱們文章裡的江夏郡沙羨縣北面(現在武漢還有個江夏區,乃至有一條街道叫沙羨街)。跨江漢大橋也是在武漢,是一條鐵路橋,稍早一些,是1954年年末通車的。
可見想要在大江大河上通橋,的確是難上加難,以當時的生產力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曹操的人一沒辦法搶灘登陸,二沒辦法過橋,只能選擇和孫權水戰。
樊城之前在劉表手裡的時候,也有造過浮橋,是用來接收袁術贈糧的。後來汛期,也就被沖掉了。劉表逃到江夏之後,襄陽被劉度接手,樊城也就還給了袁術,雙方保持了剋制,雖然沒有相見兵戈,但是也沒有友好到造一座浮橋來聯絡。
後來李傕郭汜禍亂南陽郡,袁術也就逐漸失去了樊城的管轄,重新納入了李傕的麾下。前番李傕用計,殺死了劉表,嫁禍給荊州,兩岸關係一度十分緊張。
加上不少流民冒死泅渡漢江逃亡荊州,這讓荊州不得不排查其中的細作,控制了流民的流入。也讓李傕內外合取襄陽的計策流產,李傕也開始重視樊城的戰略地位,遣人駐守修繕樊城,阻撓流民逃亡。
李傕回到長安後,樊稠被調來南陽郡,但是他並不重視樊城,讓辛毗得了可乘之機。在劉賢謀伐益州的同時,辛毗已經和樊城的人馬有了接觸。
黃忠到了襄陽之後,接手了辛毗的細作,開始秘密準備渡漢江奪取樊城。前面說了,九月是漢江流量最大的月份之一,所以黃忠並沒有選擇造浮橋,而是準備夜渡漢江,登陸作戰。
當年劉表在江夏襄陽是有一支水師的,劉表逃竄到江夏,也是靠著張允手上的水師順利潛逃的。不過這支水師大頭是蔡瑁的人,張允手上的人數量有限,加上張允不善經營,前番才讓劉賢順利夜渡漢江偷襲竟陵的。
蔡瑁的人後來在劉賢的安排下,轉給了龐季和蔡和。蔡瑁則是調到中樞任校尉,算是小幅度的削弱襄陽派。
“龐將軍,樊城那邊可有訊息?可曾安排妥當?”
“黃將軍勿憂,季與牛首鄉諸賢相熟,已在江北佈置好了人馬,咱們的船過去就能放人。今日漢江風平浪靜,絕對無礙。至於樊城,已有大小官吏來信欲投荊州。”龐季微微一拱手,眉眼裡看不出喜怒。
牛首鄉在樊城西面,當年的張虎陳生就在周邊盤踞,也是他孤身勸降的。
黃忠是老熟人了,以前還曾是蔡和的部下,後來被蕩寇看重,在交益多有建功,加上他也是荊北的人,他心裡還是比較敬重的。
“恩,渡江船隻人馬可曾安排妥當。”黃忠還是有些不放心,雖然他也熟悉龐季,知道他是有手腕的,但是此行他是主帥,所以一定要事必躬親的。
“自然,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