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之前在弘農陝縣駐兵的張濟北上,欲勸李傕郭汜退兵。專程繞了一下,過了宛城,面見了李利。
弘農和宛城不算遠,李利和張濟其實一直保有聯絡。對於這個同僚子侄,其陰險狡詐程度,張濟內心很清楚。
當年李利和胡封同領千騎入宛,胡封身死而李利無恙。李利和李蒙共守宛城,李蒙手握優勢兵力反而敗走宛城。這兩件事,就可見李利一斑。
但是同屬西涼董卓派系,張濟實不願看到舊部人馬如此分崩離析,遂也專程去了一趟宛縣。而李利確實是狠人,想要如法炮製對付李蒙一般對付張濟繼而收納張濟的人馬,奈何張濟早有準備,人馬在其侄兒張繡的帶領下就在宛城北。
雖然李利照樣可以乾死張濟,然後驅逐張繡,乃至於收攏一批人馬。但是如今江夏和江陵都盯著宛城,李利也不敢輕易生事。
所以張濟和李利相談甚歡,李利甚至還答應去函奉勸李傕收手,又從宛城劃了一批糧草獻與張濟以資路上所用。
張濟至了長安,眼見長安蕭索,百姓難安,就先後找了郭汜和李傕。前番皇上勸來勸去沒啥用,張濟一勸倒是真的和解了。原因也很簡單,張濟有兵嘛,張濟這支兵支援誰,另外一方就麻煩了。
雙方互質了女兒從弟從子講和,張濟又見宮闕破敗,百官皇帝居無定所,提議讓皇帝遷都去弘農。張濟這麼多年一直在弘農嘛,又是太尉楊彪的老家,段煨在華陰搞得很好。興修農業,休養百姓,弘農成了三輔周邊少有的既是西涼軍團控制的又不錯的地方。
獻帝也很願意,他倒不是想去弘農,而是更多的想回洛陽甚至更南。為了這個事,獻帝自己也求了李傕很十次之多,均被李傕拒絕。
這次李傕沒有拒絕,實在是手底下快打光了,楊奉也投了郭汜,無奈之下,只能東出長安,屯兵池陽(長安東面)。
於是郭汜、張濟以及楊奉等人帶兵護駕,保護獻帝向弘農而去。
此舉引來麾下謀主賈詡的大為不滿,營中,賈詡勸道:“李將軍,縱帝東歸,無異於還權於關內,實為不智。如今郭、張等人智昏,司馬萬不可如此行事。”
“吾孰能不知,但奈何時局如此,如之奈何?”李傕一肚子火,沒好氣的說道。
李傕當年發家,賈詡功不可沒,這個我們前文部分有表。但是在長安這一段時間,李傕和賈詡相處的並不好。李傕擅殺百官,與郭汜樊稠翻臉,賈詡都先後勸阻,這裡面有成有不成。
羌胡之兵本來在李傕手下,獻帝以為患,託人找了賈詡,賈詡私下裡厚賞並遣散了羌胡,這讓李傕一度在和郭汜爭權中落入下風。
加上兩人平素相處,總歸有些這樣那樣的矛盾,所以兩人已經是貌合神離了,實在是縱回獻帝,讓賈詡覺得太傻,才找的李傕。
李傕怎麼能不知道皇帝的重要性,但是皇帝在身邊那就是另外一碼事。就好像圍城一樣,城外有人想要皇帝,城內的人卻整天和百官和皇帝勾心鬥角嫌煩。
“如今帝已至霸陵,車架鑾輿停滯不前,必生有變。我願前往霸陵,運作一二,尚存一息之機。”
李傕聽後,猶有遲疑,賈詡卻已經萌生了退意。不隨李傕前往池陽,辭了自己光祿大夫的職務往東而去。
題外話一句,大小自媒體總是說賈詡喜歡用毒計以及獨善其身,也有說漢室再亂於賈詡的。歷數賈詡所施之計,比如反攻長安,計敗曹操,勸張歸曹,官渡勸戰,赤壁勸止,離間韓馬以及最後的暗助曹丕,我是看不出哪裡毒了。
爭議最大的反攻長安,人家在那個角度啊,提出的當然是在那個角度上的話嘛。毛階田豐也先後提出過,前者實施了,後者沒實施。為啥沒人說毛階霍亂漢室呢,沒人說田豐霍亂漢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