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牧,此間已然不可得,還請早退!我等願領軍在後斷敵。”是儀真的急了,他另找了人代替中軍指揮之責,冒著臨陣脫指之罪來尋劉備,可見一斑。
劉備心中長嘆,他本欲真的怪罪是儀以正視聽,但是是儀是一片好心,這讓他怎麼也怪罪不下來。
“是祭酒,速回中軍,此番行事,我心中明瞭。”劉備雙手一拱,不在囉嗦,分出左翼四千兵馬而出。
是儀打的是軍事仗,劉備打的是政治仗,雙方的目的不同,很難分清孰是孰非。
左翼分兵,實屬無奈,劉詳頓感壓力大減。他所部其實已經在潰敗邊緣了,雖然左翼撤人,但是如果橋蕤不能殺進來,他的落敗只是時間問題了。
雖然,這個時間會因為橋蕤之援變得長一些!
戰場一面打的焦灼火熱,而橋蕤和劉備則是對峙了起來。劉備這邊是要收攏北海敗軍,橋蕤這邊則是要震懾劉備,嘗試能不能嚇退劉備。
橋蕤擊敗北海軍,損失不大,手上還有九千左右士卒。隨便一看,劉備至少還有兩萬五以上的軍士,如果自己貿然領兵上去,被劉備纏住,然後發現自己也就九千人,反而起不到震懾效果。
反正劉備收納敗兵還要一會,先行震懾,如果效果不好,等到收納到一半再行攻訐之事,不算貽誤戰機。
劉備很聰明,分兵出來的隊伍就從一開始中軍分出去的部眾,這有效的減少了左翼的動態變化。分出來之後,很快就列好了陣,並且在陣前擇了專人收納,從軍陣兩邊接收。
橋蕤看了一會後,覺得很難利用敗兵做文章,也不願意在讓劉備安穩收納,開始佈陣前衝。
到底是生力軍,兵力佔著優勢,橋蕤更不是小白,摒棄劉詳軍的雜念,專心和劉備分出所部對壘,對方果然難敵。眼見著這一支四千人的隊伍很快也要重蹈北海軍的覆轍,陳到領著北海殘軍和關羽領著騎軍先後趕到,這才穩定住了局勢。
鏖戰至此,接近兩個個時辰,劉備軍在兵員素質較差的情況下,單靠將領素質和區域間的兵力優勢打成這樣,已經的確是可圈可點了。
以劉焉和劉賢的益荊之爭同比,兩地都是黃禍較少。前者來說,打益州內部賊寇或者軍閥叛亂較多,無論是平漢中,戰南中以及戰犍為的任岐賈龍,這裡積累了一些經驗。
而後者來說,主要是荊襄之爭,荊交之爭比較多,比之前者的戰爭經歷略微還少了一些。但是勝在武器裝備以及配套的單兵補給都強於益州,所以雙方相爭,幾乎都是勢均力敵。
劉備這裡,兵員質素其實更像是沒打江夏之前的劉賢。徐州在陶謙的領導下,是富了幾年的,所以在武器裝備之類的是強於豫揚的,但是大戰經歷的確是少。
至少是比豫揚的少,所以徐州士卒在整個漢王朝來說,跟劉賢劉璋一樣,是第三梯隊的。第一梯隊的自然是西面北面的諸侯,類似公孫瓚袁紹以及西涼諸位軍閥,常年為戰,又兼有馬匹之力。
第二梯隊的就是呂布曹操以及袁術等諸侯,雖然少馬,但是將帥有力,大小戰爭打的不少。他們因為所處地形的問題,更加註重步馬協同,不在以單獨的騎兵逞兇。
第三梯隊就是剛剛說的荊益徐,好日子過慣了,打仗沒那麼趁手了。
以上的戰力一說只是基於平原對敵哈,荊益包括揚州的山地較多,在山上正規軍未必乾的過益州諸蠻,包括水上也是同理。
那有人會說,袁紹盡攜北方之兵來攻曹操,按戰力來說,袁紹是絕對能戰勝曹操的,官渡為什麼沒能打贏。
官渡之戰很複雜,袁紹先是在白馬延津受挫,顏良被陣斬,然後文丑五六千騎被曹操五六百騎以物資相誘,也被斬。主將被斬,十倍兵力而敗,這種野戰我寫了你們敢信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