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0部分

,地基也是按照原來的城牆寬度建造。

很快,在託斯鎮得到各種圖紙資訊之後,與紫鳶伯爵還有城堡的工匠們重新規劃了一張地基的圖紙。包括了城牆馬面的地基。“馬面”是前世宋代的名詞,或稱為敵臺、墩臺、牆臺。在更遙遠的戰國時代則叫“行城”。馬面也是屬於城牆的一部分,所以自然和城牆一樣是實心的。在城牆外每隔一段距離建造一個突出的馬面。為的是與城牆互為作用,消除城下死角,自上而下三面攻擊敵人。

在前世國內古代後期城牆的馬面上一般都建有敵樓或者炮臺。前世城牆馬面的一般寬度為十二到二十米,凸出牆體外表八到十二米,間距為二十到二百五十米(一般為七十米)。現在託斯要塞設計的城牆馬面間隔差不多在六十米左右,一共完成後的城牆將有十二座城牆馬面。

前世的城牆馬面外側三面設有垛牆,左右兩側的垛牆開有垛口,便於拋擲磚石,放發矢彈,以阻擊敵人攻城。馬面正面的垛牆不開垛口,比左右垛牆高出二尺,可以防止城下矢彈傷人。不過建有炮臺或者敵樓的馬面則不必如此,炮臺本身建立在馬面上,這使得其高度要高於正面垛牆。足以替代正面垛牆來掩護攻擊敵軍攻城部隊側面的守城士兵。

這樣建立在馬面上的炮臺要比原來城堡防禦工事中的塔樓要好用多了,起碼不會跟當初天鵝堡之戰中那石塊制的圓形塔樓那樣,被一個大石塊攔腰打斷,崩塌。

當託斯要塞山腳下的工人們正抓緊建造城牆地基的時候,我也沒閒著,一直都在要塞所在地的半山腰一座木屋中與紫鳶伯爵以及工匠們討論城牆與城堡的設計。很快,我們就商量好了需要的山體形狀。在城牆開建之後,工人們將在工匠的指揮下,按照圖紙的要求,把山體挖成理想的形狀。同時也為城牆提供大量的泥土。

事實上城牆的地基被鋪好之後,時間已經過了一個月了。接下來進度明顯的開始加快了,原來等著石料運來開工的工地現在石料都堆在一邊,建造城牆中間的泥土結構除了城門那裡之外暫時還用不到石料。所需要的泥土直接就可以從小山挖,那些泥土被挖下來之後也不需要再拉到其它地方去,直接拿來蓋城牆。

第二卷

第二百九十章 這就是戰場

“呵呵……嘿,你們在幹嘛呢?”早晨,用過早餐之後一如既往地拿著昨天晚上自己畫的成果去找紫鳶伯爵。正好看見城牆邊阿土和香鐸他們圍在一塊閒聊。

我手中這些圖紙既有我畫的,也有一些是昆廷的。不得不說昆廷這小子在城防器械的設計上常常會有一些精妙的想法。

比如在十米高城牆內部七米的位置安裝一個支架,支撐一根八米多的長圓木,從城牆裡面看形狀像是前世漢語中的一個“平”字,“平”字頂部所連線的圓木穿過城牆頂部批磚的披磚,從城牆的橫截面看就像是數字“7”。守城的時候當城牆裡邊的守軍用繩索拉動八米多圓木的底部時,圓木頂端就會朝城牆靠近,連線在頂端的結構就會朝外邊頂出,利用槓桿原理推動城牆外連線在一起的橫槓將對方攻城部隊的雲梯推倒。

這種設計起碼能夠使得沒有護城河託斯要塞能夠更長時間地阻止敵軍的登城,比城牆上計程車兵用長叉子去挑雲梯要好的多,而且就以前在天鵝堡的守城經驗看來,敵軍是不會去造高出牆垛的雲梯給我們去挑。昆廷的設計就不一樣了,敵軍總不可能去建造低於那種橫槓位置的雲梯,那樣他們自己計程車兵也爬不到牆垛那。既然不能使用雲梯進行攀爬登城的話,那麼敵軍就只能依靠攻城器械轟擊城牆或者用攻城塔了。對於攻城器械的轟擊,我對這城牆是很有信心的。至於攻城塔,城牆上或者馬面炮臺上的投石車使用燃燒彈能夠很輕易地解決這個問題。

“啊,早上好,大人。”一群人之中一個俊朗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