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還是老一套,拋開現象看:這是一種“丐性”,中國人的丐性。拋棄尊嚴,只為金錢;拋棄鬥志,只為小安;拋棄追求,只為餬口;拋棄良心,只為利益。這使我再一次想起魯迅先生的《燈下漫筆》,這最可鄙的醜陋人性至今仍深植於中國人的心中。做了幾千年的奴隸如今還要繼續做下去,不願去奮鬥生存,不求什麼人生事業、只要能夠吃飽飯、有錢用,甘願作牛馬。且不去深究那些幕後指使未成年人行乞的人,因為那是另一種完全不同的罪惡行徑,單看這些以乞討為生的人,若是看透了他們懶惰無恥的本性,還有誰會給予同情?若是真的衣食不安,為什麼不去*?退一步講,*條件差,不願待在那,好,那為什麼還要帶著小孩子出來受罪呢?這是拿小孩子做博取同情的誘餌,以虐待他們來獲得自己經濟上的收入。由此可見,他們已經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乞討,而是披著乞討的外衣博取人們的同情來賺錢。與其說是環境所迫,不如說是當乞丐的本性所致。丐性使他們變懶,變壞,變麻木,變殘酷,變腐爛,變成社會的寄生蟲。他們以乞討為生,一批接一批,一代接一代,雖為國家公民,卻不為社會謀福出力,相反不勞而獲,不斷地榨著社會的財富,這不但是自己作孽,更是危害中國社會的健康發展。

更深入一層,我們又清楚地看到,不僅是乞丐,許多不是乞丐卻如同乞丐一般的人廣泛地存在於這個社會上,吃皇糧不辦百姓事的,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的,遊手好閒貪圖小利的,犯錯之後推卸責任的,不出成績專攻內訌的,為了利益出賣靈魂的,為圖宏達拋棄尊嚴的,等等這些人,危害甚於乞丐百倍,因為他們深入社會,蛀蝕著社會的各個行業階層。這種“乞丐”事實上已經成為社會的渣滓。懶惰、勢利、中庸、內鬥,這些幾千年遺留下來的糟粕精神思想沉積下來,又受到現代社會名、利、欲的誘發,形成了這種比奴性更為惡劣的丐性。它不僅是個人的萎靡墮落,更侵蝕著他人,侵蝕著周圍環境。現代社會的浮躁又為這些蛀蟲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不但不易被發現,反而給人以弱勢群體的形象。弄點小假,動點小錢,造個小謠,漏個小賬,陪個小夜,賣個小肉,或大搖大擺無事一樣,或楚楚可憐受欺一般,總之是明知故做,而且做了和沒做一樣,自己不當回事,更不願意別人當回事。大家都奔波忙碌著,沒人會在意他們這些“小動作”,殊不知恰恰是這些小動作牽動著大動作。等到違法犯罪了,揪出一圈人出來,大家才發現,原來他們是這樣的,邊罵還邊納悶:怎麼平時沒看出來?

從本質上講,這還是一種民族的劣根性,人人都不可避免地沾染一點,更何況在價值觀混亂的今天。孔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倘若人人如此,那就沒必要再憂心忡忡了,關鍵是我們要知道“一日三省”究竟省些什麼。要我看是警惕自己有沒有變成熟,變世故,倘若始終懷著一顆青春*發的心,敢愛敢恨,敢罵敢言,不管思想是否夠高夠深,只要批判的心還在,追求的心還在,就不怕被汙染,被同化。為什麼青年人總是熱血沸騰?為什麼革命的先驅者往往是青年?為什麼敢流血敢犧牲的都是青年?就是因為青年的心有陵有角。等到所謂的“看透世事”,思想“成熟”了,稜角磨圓了,丐性也就明顯起來了。所以青春不是一個年齡,而是一種精神,只要有人像恪守信仰一樣恪守青春,丐性就找不到營養的生存地,只有這個民族恪守青春,他才能擺脫疾病的困擾,穩健地走下去,走向第三種世界。

………【第六十章 因為有愛】………

冉阿讓最終帶著幸福的微笑離開了珂賽特——一個本與他無任何關係的人。是什麼讓一個“屢教不改”的罪人變成一個人人尊敬的大善人?是什麼讓冉阿讓那樣地保護珂賽特?又是什麼讓珂賽特重新回到冉阿讓身邊?是主教的愛心,是冉阿讓的愛,是珂賽特的愛